【防治】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三叶草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 , 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在我国一般用于绿化建设中的草坪建设 。 三叶草的生命很强 , 对土壤的要求很低 , 因此它是属于比较存活的植物之一 。

【防治】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文章插图

什么是三叶草
三叶草又名车轴草 , 多年生草本植物 。 主要有2种类型 , 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 三叶草是优质豆科牧草 , 茎叶细软 , 叶量丰富 , 粗蛋白含量高 , 粗纤维含量低 , 既可放养牲畜 , 又可饲喂草食性鱼类 。 其中白花三叶草(Triofliumrepens) , 因其植株低矮 , 适应性强 , 可作为城市绿化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
【防治】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文章插图

三叶草的生长习性
停止生长但仍保持绿色.因此 , 绿期很长 。 对土壤要求不严 , 可适应各种土壤类型 , 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 。 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 。 干旱情况下生长缓慢 , 高温季节有部分枯死现象 。 耐修剪、耐践踏 , 再生能力强 , 修剪后10d内可长出更新小叶 。 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 , 3~ 5d即可恢复 。 在强遮荫的情况下易徒长 , 造成生长不良 。 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 .
三叶草耐寒性强 , 气温降至0℃时部分老叶枯黄 , 主根上小叶紧贴地面 , 停止生长 , 但仍保持绿色 。 修剪后10天内可长出更新小叶 。 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 , 3~ 5天即可恢复 。 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 。 开红色花一类 , 白天开花 , 花瓣为五瓣 , 晚上花朵收拢成一束;经对比发现在春夏之交开放之后茎叶开始枯黄直至枯萎 。 我国常见于种植 , 并在湿润草地、河岸、路边呈半自生状态 。
【防治】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文章插图

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白粉病是三叶草上常见病害 , 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 , 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质量 。 一、三叶草白粉病的症状:
初期叶两面再现局部由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 , 后迅速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 。 病害流行时 , 整个草地如同喷过白粉 。 严重时 , 可使叶片变黄或枯落 , 种子不实或瘪劣 。 后期白色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小黑点 , 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 二、三叶草白粉病的病原:
ErysiphepisiDC.称豌豆白粉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 异名蓼白粉菌(E.polygoinDC.) 。 分生孢子梗由外生菌丝上长出 , 直立 , 无色 , 顶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桶形 , 或两端钝圆的圆柱形 , 单胞 , 无色 , 大小约(22.9)25.4-38.1(43.2)μm×(11.4)12.7-17.8(18.3)μm;闭囊壳扁球形 , 暗褐色 , 直径约(72)92μm-120(130)μm , 个别达150μm;附属丝多根 , 菌丝状 , 长约为闭囊壳直径的(0.5)1-3(5)倍 , 基部褐色 , 向顶渐淡至无色;子囊多个 , 卵形 , 椭圆形 , 少数近球形 , 具短柄至近无柄 , (43.2)55.9-76.2(86.4)μm×(30.5)35.6-43.2(48.3)μm;内生(2)3-5(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 , 淡黄色 , 卵形或椭圆形 , (17.8)20.3-25.4(27.9)μm×(11.4)12.7-15.2(16.4)μm 。 在豆科植物中寄生范围较广 , 但适应于不同的寄主 , 分化为许多生理小种 。 就三种草属而言 , 在红三叶发生较普遍 , 偶尔也见于白三叶草、绛三叶、杂三叶等 。
【防治】三叶草白粉病的介绍和防治

文章插图
三、三叶草白粉病的发病特点:
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 。 在大多数三叶草种植区 , 分生孢子阶段(Oidiumsp.)是主要致病体 , 如在我国贵州 , 红三叶草就不产生有性阶段的闭囊壳 , 在新疆野生白三叶草也很少形成闭囊壳 。 分生孢子借风传播 , 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的再侵染 , 造成病害流行 。 潮湿并日间热而夜间凉爽和多风的有利条件有利于此病的流行 。 多雨或过于潮湿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 过量施氮肥或磷肥 , 加重病害的发生 。 增施钾肥可抑制菌丝的生长 , 使病情减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