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鸡冠花,中药材


《中国药典》:鸡冠花
拼音Jī Guān Huā
英文名FLOS CELOSIAE CRISTATAE
别号鸡公花、鸡髻花、鸡冠头
起原本品为苋科草木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 的枯燥花序 。 秋天花怒放时采收, 晒干 。
性状本品为穗状花序, 多扁平而肥厚, 呈鸡冠状, 长8~25cm,宽5~20cm, 上缘宽, 具皱褶, 密生线状鳞片, 下端渐窄, 常残留扁平的茎 。 外面红的、紫红色或黄白色 。 中部以下密生少数小花, 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 。 果实盖裂, 种子扁圆肾形, 玄色, 有光芒 。 体轻, 质柔韧 。 无臭, 味淡 。
判别取本品2g, 剪碎, 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乙醇2ml使消融, 作为供试品溶液 。 另取鸡冠花对比药材2g, 同法制成对比药材溶液 。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实验, 汲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 辨别点于统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环已烷-丙酮(5:1)为展开剂, 睁开, 掏出, 晾干, 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加热至雀斑显色明晰 。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比药材色谱响应的地位上, 显相反色彩的雀斑 。
炮制鸡冠花:撤除杂质及残茎, 切段 。
鸡冠花炭:取净鸡冠花, 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黑色 。
性味甘、涩, 凉 。
归经归肝、大肠经 。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 止带, 止痢 。 用于吐血, 崩漏, 便血, 痔血, 赤白带下, 久痢不止 。
用法用量6~12g 。
储藏置透风枯燥处 。
《中药大辞典》:鸡冠花
拼音Jī Guān Huā
别号鸡髻花、鸡公花(《闽东本草》), 鸡角枪(《福建中草药》) 。
出处《岭南本草》
起原为苋科草木鸡冠花的花序 。 8~10月间, 花序充沛长大, 并有局部果实成熟时, 剪下花序, 晒干 。
原形状鸡冠花, 别名:鸡冠苋 。
一年生草本, 高60~90cm, 全部无毛 。 茎竖立, 壮粗 。 单叶互生;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长5~12cm, 宽3.5~6.5cm, 先端渐尖, 全缘, 基部渐狭而成叶柄 。 穗状花序多变异, 生于茎的先端或分枝的末尾, 常呈鸡冠状, 色有紫、红、淡红、黄或正色;花密生, 每花有3苞片;花被5, 广披针形, 长5~8毫米, 干膜质, 通明;雄蕊5, 花丝下部合天生环状;雌蕊1, 柱头2浅裂 。 胞果成热时横裂, 内有玄色粗大种子2至数粒 。 花期7~9月 。 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天下大部地区有种植, 为观赏植物 。 天下大部分地域有产 。
性状为带有短茎的花序, 形似鸡冠, 或为穗状、卷冠状 。 上缘呈鸡冠状的局部, 密生线状的绒毛, 即未开放的小花, 普通色彩较深, 有红、浅红、白等色彩;中部以下密生很多小花, 各小花有膜质灰白色的苞片及花被片 。 蒴果盖裂;种子玄色, 有光芒 。 气无, 味淡 。 以朵大而扁, 光彩艳丽的白鸡冠花较佳, 色红者次之 。
药理作用试管法证实, 煎剂对人阴道毛滴虫有优越感化, 虫体与药液接手5~10分钟后即趋消逝 。
炮制拣净杂质, 撤除茎及种子, 剪成小块 。
性味甘, 凉 。
①《滇南本草》:"性寒, 味苦微辛 。 "
②《纲目》:"甘, 凉, 无毒 。 "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 味甘涩, 无毒 。 "
归经①《玉楸药解》:"入足蹶阴肝经 。 "
②《本草再新》:"入肾经 。 "
功能主治凉血, 止血 。 治痔漏下血, 赤白下痢, 吐血, 咳血, 血淋, 妇女崩中, 赤白带下 。
①《滇南本草》:"止肠风下血, 妇人崩中带下, 赤痢 。 "
②《纲目》:"治痔漏下血, 办白下痢, 崩中, 亦白带下, 分赤白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