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什么时候防治最佳( 二 )


(5)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A.选用抗虫品种 。 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 , 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
B.轮作倒茬 。 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大蒜、圆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 , 可减轻危害 。
②化学防治:
A.土壤处理:
时间:第一次在小麦播种前 , 最后一次浅耕时;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第三次在小麦孕穗期 。
药剂: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 , 或20%毒?6?1辛乳油150毫升 , 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 , 拌匀制成毒土施用 , 边撒边耕 , 翻入土中 。
B.成株期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 , 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 , 或用2%天达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 , 或用48%天达毒死蜱长效缓释乳油1000倍液 , 或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 或用3%天达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加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等喷雾 。
小麦吸浆虫最佳防治时间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 。 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黄淮流域以及长江、汉水和嘉陵江沿岸产麦区;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甘、青、宁、川、黔等省、自治区高寒、冷凉地带 。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 可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
(1)形态特征
麦红吸浆虫成虫体橘红色、密被细毛 , 体长2~2.5毫米 , 触角基部两节橙黄色 , 细长 , 14节 , 念珠状 , 各节具两圈刚毛;足细长 , 前翅卵圆形 , 透明 , 翅脉4条 , 后翅为平衡棒 , 腹部9节 。 幼虫长2.5~3毫米 , 长椭圆形 , 无足 , 蛆状 。 麦黄吸浆虫成虫体鲜黄色 , 其他特征与麦红吸浆虫相似 。
(2)发生规律
两种吸浆虫多数一年一代 , 也有一年多代 , 以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夏、越冬 , 翌春由深土层向表土移动 , 遇高湿则化蛹羽化 , 抽穗期为羽化高峰期 。 羽化后 , 成虫当日交配 , 当日或次日产卵 。 麦红吸浆虫只产卵在未扬花麦穗或小穗上 , 扬花后即不再产卵 。 麦黄吸浆虫主要选择在初抽麦穗上产卵 。 吸浆虫的幼虫由内外颖结合处钻入颖壳 , 以口器锉破麦粒果皮吸取浆液 。 小麦接近成熟时即爬到颖壳外或麦芒上 , 随雨滴、露水弹落入土越夏、越冬 。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虫品种 。 二是在重发区实行轮作倒茬 。 三是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时 , 成虫羽化出土或飞到穗上产卵时结合治蚜 , 喷撒甲敌粉 , 或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 , 或20%杀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喷雾防治 。

近期 , 小麦吸浆虫如何防治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 。 最佳防治时期有蛹期和成虫期防治 。
蛹期(小麦抽穗期)防治:土壤查虫时每取土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2头蛹以上 , 就应该进行防治 。 防治方法:每亩用5%毒死蜱粉剂 , 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 , 顺麦垄均匀撒施;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毫升 , 对水1~2千克 , 喷拌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 , 顺麦垄均匀撒施;亩用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 , 对水1~2千克 , 喷在20千克干土上 , 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 , 施药后应浇水 , 以提高防效 。
成虫期(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防治:灌浆期拨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 , 应进行药剂防治 。 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65毫升 , 或菊酯类药剂25毫升 , 对水40~50千克于傍晚喷雾 , 间隔2~3天 , 连喷2~3次 。 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 , 对水1~2千克喷在20千克麦糠或细沙土上 , 下午均匀撒入麦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