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什么时候防治最佳


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 。 其虫体小 , 危害隐蔽 , 防治技术性强 。 我县自86年发生以来 ,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 经过近二十年的防治 , 我们推广种植抗虫品种 , 辅以药剂防治 。 使吸浆虫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 也积累一些防治经验 , 对吸浆虫危害的顽固性、毁灭性和隐蔽性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 但仍有部分地块 , 由于防治不及时而造成严重减产 。
今年3月份 , 农业局植保站对全县吸浆虫发生进行了淘土普查 。 普查情况如下:共淘土样1500个 , 有虫2400个 , 平均1.6头/样方 , 最高虫量为北王里镇沟岸村的张京华地53头/样方 , 张书华地19头/样方 , 除东部梨区外 , 其它9个乡、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 发生面积20万亩 。
从淘土情况看 , 今年小麦吸浆虫属中度发生 , 局部地块偏重发生 , 虽然虫口密度比较低 , 但发生面积较大 , 由于我县水浇条件及土壤条件较好 。 有利于吸浆虫的发生 。 而且小麦吸浆虫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生迅速 。 造成毁灭性危害 。 条件不适宜时 , 可在土中存活多年 , 仍可保持繁衍能力 , 非常顽固 , 小麦吸浆虫幼虫在土壤中生活可达10个月 , 在地上只生活2个月 , 防治的技术性很强 , 一定要选准 最佳防治时期 , 因此望广大群众引起高度重视 , 克服麻痹思想 , 继续加强除治 。 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1、要选种抗(耐)虫品种 。
2、发生严重的地块要进行蛹期防治 。 防治时间为小麦孕穗期4月23-28日 , 亩用1.5%甲基1605粉2-3公斤或1.5%小麦吸浆虫绝杀1号2-3公斤 , 均匀拌细土30公斤撒于地表 , 撒后浇水防效好 。
3、发生不严重的地块 , 一定要进行成虫期防治 。 防治时间在小麦抽穗期-扬花前 。 即5月1日-10日 , 亩用50%辛硫磷50克加吡虫啉20-30克加水50公斤喷雾 , 即可防治吸浆虫成虫又可兼治早代蚜虫 。
小麦吸浆虫怎么防治 小麦吸浆虫又称麦蛆 , 有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 , 分布区域广泛 , 几乎遍布整个小麦产区 , 其发生轻重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防治适期最为密切 。
(1)形态特征
红吸浆虫:
①成虫:体长2-2.5毫米 , 翅展约5毫米 , 体橘红色 。 雄虫触角14节 , 因每节有2等长的结 , 每个结上有1圈长环状毛 , 看似26节;抱雌器基节有齿 , 端节细 , 腹瓣狭 , 比背瓣长 , 前端有浅刻 。 雌虫触角每节只1结 , 环状毛极短 。 产卵器不长 , 伸出时不超过腹长之半 , 末端有2瓣 。
②卵:大小约0.32毫米×0.08毫米 , 长卵形 , 末端无附属物 。
③幼虫:体长3-3.5毫米 , 橙黄色 , 体表有鳞状突起 , 前胸腹面有Y形剑骨片 , 前端有锐角深陷 , 末节末端有4个突起 。
④蛹:体橘红色 , 头部前1对毛较短 。
黄吸浆虫:
①成虫:与红吸浆虫相似 , 主要区别为体鲜黄色 , 雄虫抱雌器基节无齿;雌虫产卵器很长 , 伸出时同身体一样长 。
②卵:大小为0.25毫米×0.068毫米 , 末端有透明带状附属物 , 约与卵等长 。
③幼虫:体长2-2.5毫米 , 黄绿色 , 入土后为鲜黄色 , 体表光滑 , 剑骨片前端有弧形浅裂 , 末节末端有2个突起 。
④蛹:体鲜黄色 , 头部前1对毛较长 。
(2)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黑麦、鹅冠草 。
(3)危害症状 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 , 造成秕粒、空壳 。 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 。 颗粒无收 。
(4)发生特点 两种吸浆虫基本上都是1年发生1代 , 以成长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和越冬 , 翌年春季小麦拔节前后 , 有足够的雨水时越冬幼虫开始移向土表 , 小麦孕穗期 , 幼虫逐渐化蛹 , 小麦抽穗期成虫盛发 , 并产卵于麦穗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