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闽南人是哪里人,福建人是河南人后代吗


闽南人的分布范围闽南话又称河洛话, 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 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 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 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 营建新都成周, 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 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 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 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 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 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 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 俗称“河洛话”, 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 在无名江边定居, 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 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 。 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 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 。 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 把闽南话带到台湾 。 令人预想不到的是, 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 它分为五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
泉州话区:泉州、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八个县市 。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县 。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份 。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 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 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 台湾岛上, 除了高山族地区外, 差不多都通行着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 。 据初步调查, 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 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 。 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 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 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 300多年来, 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 和高山族同胞一起, 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 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 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 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 。 特别是今天, 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 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 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

除了台湾省以外, 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江苏,浙江的温州,台州等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 据初步统计, 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人 。
闽南人都是汉族吗?为什么?大部分来自中原一带 闽南人来自中原为了躲避中原的内乱战乱, 中原人分别在东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 闽北人也来自中原 闽北, 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内陆腹地 。 新石器时期是古越人栖息之地 。 周朝为七闽地 。 战国时为越王勾践属地 。 古时, 它西邻荆楚, 北接吴越, 秦、汉之后, 中原人口南迁, 尤其"自五代离乱, 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 故备五方之俗" 。 因此, 千百年来, 闽北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山川秀丽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闽北文化 客家人来自黄河中游客家人之源,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 所谓河洛, 指的是黄河、洛河 。 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 。 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 “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 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 。 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 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 很象中州的河南话 。 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 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 其核心在河洛 。 。 闽东人来自中原据史书记载, 闽东居民祖宗多来自中原 。 因而闽东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继, 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 也必定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历史上原汉人南迁常称始发于固始,经实地调查,固始与闽西南在族源,语言习俗诸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对闽、粤、台人民寻根问祖,有着重要意义.闽中人来自北方语言是动态的, 如一条河流, 在流动过程中, 有的消失了, 有的添加进来 。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变化很快, 新词语产生、旧词语消失特别快, 而且数量特别多 。 《红楼梦》中的许多词语, 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 在闽中方言中却保存着呢?我认为:①闽中方言来源于古代北方方言, 因为闽中的沙县、永安、三明等地的人大多数不是原住民, 而主要是从北方各地迁移而来的, 这样就带来了北方方言 。 ②闽中方言相对现代汉语来说, 使用它的人少, 封闭性强, 变化相对缓慢, 新词的吸纳、旧词的淘汰都要少而慢 。 这样有利于保存明清甚至唐宋的词语 。 ③在汉语言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被现代汉语淘汰的词语, 未必被闽中方言淘汰, 这正如一些被闽中方言淘汰的词语, 不一定被现代汉语淘汰一样 。 因此, 闽中方言保存了一些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存在的《红楼梦》中的词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