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所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叙述顺序及其他类似语文知识,最好再加上用法( 二 )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来回答:"我觉得(认为)……"

2、采用1+2或1+3的形式 , 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 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 , 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 如题目有相关要求 , 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根据语境 , 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 , 如概括主要内容 , 一般用:本文记叙了…… , 描写了…… , 介绍了…… , 通过…… , 等等 , 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 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 , 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 , 具有科学性) 。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 , 用了"××"词 , 生动地说明了 ,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

②不能 , 删掉"××"词 ,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 准确地说明了 , 符合实际情况 , 留有余地 , 具有科学性 。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 , 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 , 看是否适合 。



★各类题型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字形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准确书写能力 , 要求平时就要认真规范书写 , 不出现错别字;不乱画涂改 , 不要使用涂改液、修正带等;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 , 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 , 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 , 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

* 温馨提示:"以词断字"就是通过词义推断字形 。

2、字音题:平时要读准字音 , 特别注意那些多音字 , 学会归纳那些形似字 。 此题和上题共六分 , 关键也是在平时读写的准确规范 。 如果考试把两题综合在一起考 , 可以采取"划线法" , 即把句子分成一个个的词语和短语 , 在每一个下面划线 , 能帮助我们发现字形和字音错误 。 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 , 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 如"狙击"中的"狙" , 不能读声旁 , 而应读"jū";二是多音多义字 , 音随义移 , 如"气喘吁吁"的"吁"读"xū" , "呼吁"中的"吁"读"yù"

* 特别提醒:"声韵调 , 三位一体" , 特别注重声母和韵母 。 必要时可以组词成句试读 。 根据破音异读的原则 , 意思不同的字 , 读音也往往不同 。

3、成语题:平时要有意识积累一些常见成语 , 特别是教材中的;做题时除了要清楚成语的意思外 , 还要清楚它的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和对象;学会联系它所在的句子环境进行分析选择 。 高考成语命题时 , 往往从六个方面设置误点 。 第一 , 曲解词义 , 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 , 误用褒贬 , 要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 , 用错对象 ,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第四 , 自相矛盾(成语和语境的矛盾);第五 , 搭配不当;第六 , 用词重复(成语和语境的重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