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1 形态特征
美发菌Comatricha pulchell(C.Bab)Rost又名美发网 。 其形态特征为孢囊群生 , 有时密集 , 有柄 , 卵圆形至圆柱形 , 顶略尖 , 深褐色或锈色 , 全高0.7— 1.5(—3)mm;柄黑 , 一般比孢囊短 , 很少达到全高的一半;囊基膜薄膜质 , 盘状单生 , 或一群连片;囊轴直 , 向上渐细 , 近达囊顶;孢丝密 , 弯曲 , 暗褐色 , 主枝较粗 , 分枝渐细 , 联结多 , 游离末稍少 , 孢子球形 , 成堆时褐色 , 直径6.5--8cm 。
2 危害症状
这种粘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 , 蔓延迅速 。 受粘菌危害的竹荪畦位里面培养料变潮湿腐烂 , 菌丝生长受抑或逐步消亡 , 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 , 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
3 发病原因分析
3.1 高温高湿环境条件 粘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 。 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 最有利于粘菌孢子的萌发与生长 , 其营养体菌落扩展很快 , 最多1天可扩展20cm , 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 。
3.2 培养料感染细菌 粘菌是杂食性的生物 , 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都是粘菌的营养源 , 特别是细菌更是粘菌的良好食物 。 如果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 , 就极易发生粘菌病 。
3.3 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粘菌 。
4 防治技术
粘菌的防治工作与农作物病害防治一样 , 应以“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为原则 。
4.1 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 。 菌种使用前要认真检查 , 对棉花塞染菌、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适合使用 。
4.2 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 。 要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为竹荪栽培地 , 并要提前20~30天清除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 。 畦田四周要清沟排水 , 沟要清宽、挖深 , 不使雨水淤积 。 在栽培前的7~10天里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666m2撒25kg石灰杀虫、杀菌;在整畦播料的前1天 , 按上述药物再进行一次杀虫、杀菌 。
4.3 培养料处理 。 栽培竹荪的原料如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 。 在下料栽培时 , 把这些原料放入水池内浸泡24—36小时和堆沤发酵5—7天 , 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石灰和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 。 浸泡时加入2%一3%漂白粉 。
4.4 加强畦床管理 。 竹荪下料播种时要选晴天 , 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 , 并插上拱型竹片 , 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适合围的过厚、过密 , 要易于通风;畦沟不应有雨水淤积 , 畦土湿度保持在20%一25% , 空气相对湿度达80%~90% , 光照达600—800Lx 。
4.5 发病后的处理 。 竹荪畦床一旦发生粘菌要停止喷水 , 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 。 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 , 稍微清宽些 , 并在清理处撒上石灰和喷洒杀菌剂 。 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 。 【【防治】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推荐阅读
- 【种植】芦笋如何种植才能长得粗
- 【种子】小麦种子贮藏期的温度管理
- 【种子】严密监控小麦种子贮藏的虫害
- 【叶子】四季豆叶子干枯是哪种病
- 【花卉】花卉的浇水时间
- 【虫害】沙田柚病虫害的防治
- 【室内】适合室内摆放的10大保湿水养植物
- 【花卉】从叶片上辨别花卉喜阳还是耐阴
- 【植物】植物受精的过程
- 【功效】红花檵木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