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怎么处理,乱扔建筑垃圾如何处理( 三 )


在加快建筑垃圾消纳治理的同时 , 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开发和再利用体系也是存量治理的路径之一 。 建筑垃圾并非“一无是处” , 其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 如砖、瓦可重复使用 , 且废砖、碎瓦可作为再生骨料 。
为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 《意见》明确:施工单位应充分利用混凝土、钢筋、模板、珍珠岩保温材料等余料 , 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 , 根据实际需求加工制作成各类工程材料 , 实行循环利用 。 事实上 , 施工单位在地形整理、工程填垫等环节合理利用建筑垃圾 , 能够直接实现就地减量 。 当然 , 《意见》也对不具备就地利用条件的施工现场做出规定 , 要求其按规定及时转运到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进行资源化处置和再利用 。
2、建筑垃圾增量控制
为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 《意见》要求各参建主体积极开展绿色策划、实施绿色设计、推广绿色施工 , 在工程建设全周期控制建筑垃圾增量 。
绿色策划即在项目构成和总体设想中推动建筑垃圾增量控制常态化 。 从建造方式看 , 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以及全装修交付等建设方式的应用能够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 , 也是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从建造用材看 , 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和施工周转工具能够提高建材利用效率 , 是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的长远选择 。 另外 , 为减少因施工质量、“错漏碰缺”等原因造成的返工而浪费建筑材料、产生建筑垃圾 , 《意见》还鼓励建设单位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 并创新组织模式加强设计与施工的深度协同 。
绿色设计即在工程设计中为建筑垃圾增量控制提供体系化依据 。 《意见》一方面要求设计单位推进功能模块和部品构件标准化 , 通过细节的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拆改、变更产生建筑垃圾;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单位深化设计 , 保证设计深度满足施工需要 , 减少施工过程设计变更 。
绿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建筑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实处 。 为落实各方建筑垃圾减量化责任 , 《意见》要求施工单位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源头减量措施包括设计深化、施工组织优化、永临结合、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重复利用、施工过程管控等)、分类收集与存放、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也引导各参建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措施 , 应用技术力量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 。 其中 , 围绕《意见》提出的“鼓励以末端处置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化分类” , 《手册》也制定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细则 , 这也将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类提供助力 。 另外 , 《手册》还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方案的编制、源头减量、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等维度进行了部署 。
存量治理与增量控制齐头并进 , 方能够做好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 , 促进绿色建造和建筑业转型升级 。 在此基础上 , 建筑垃圾治理体系也应加紧完善:通过在建筑垃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管理全周期落实建筑垃圾减量化 , 我国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体提升 , 建筑业也将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

建筑垃圾怎么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继续向前推进 ,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 因拆迁、新建、装修等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 据统计 , 每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 会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 , 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 , 将产生7000~1.2万吨建筑垃圾 。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 。 据保守估计 , 目前 , 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约为35亿吨 , 其中 , 建筑物垃圾约15亿吨 , 工程弃土约20亿吨 , 但综合利用率不足5% , 远低于欧盟的90%、日韩的97% 。 未来十年 , 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 。 预计到2020年 , 建筑垃圾将达到26亿吨 , 2030年更将达到73亿吨 。 建筑垃圾经过“一拆二拣”后非常适宜资源化利用 , 但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低 , 绝大部分采用堆放与填埋的方式造成占地、污染水土、大气 , 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