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28岁的儿子沟通,30岁的儿子不好沟通( 二 )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 , 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 。 无论父母对子女 , 还是子女对父母 , 一般都不缺少爱心 , 但往往欠缺尊重 。 因为欠缺“尊重” , 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 。 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 , 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 , 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 。 那么 , 理解子女 , 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 , 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 , 请大家思考一下: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 , 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 , 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 。 再说 , 你讲话也是事实 , 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 , 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 , 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 ,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 , 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 , 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 , 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 。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 , 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 错了!其实 , 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 , 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 。 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 , 不讲道理 。 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 , 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 , 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 , 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 , 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 , 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
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 , 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 。 家长开始想:这孩子 , 又贪玩了 。 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 , 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 , 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7点、8点 , 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 , 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 。 正在此时 , 门玲响了 , 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 , (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 , 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 , 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 , 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 。 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
做父母的 , 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 , 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 。 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 , 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 。 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 , 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 , 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 , 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 。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 , 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 。 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 , 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 , 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 , 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 。 从此 , 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 。 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 , 直到长大成人 , 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 。 不过 , 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 , 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 。 事情结果纵然如此 , 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 , 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 , 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推荐阅读
- 如何让指甲快速生长,什么能让指甲快速生长
- 如何合法拉横幅,拉横幅要债写上姓名违法吗
- 农村快递前景如何,农村物流未来发展前景
- 白色念珠菌如何根治,白色念珠菌的克星
- 南昌限号出行如何处罚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
- pcr结果如何分析,pcr结果图怎么看
- 模拟人生如何嘿咻,模拟人生4进行火箭制作
- 方太油烟机如何拆洗,方太cxw200拆洗视频
- 在家如何制作锅巴,自家制作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