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如何举似人,山色五分清定身( 三 )


黎明献偈曰 。 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未几抵荆南闻玉泉皓禅师机锋不可触 。 公拟仰之 。
即微服求见 。 泉问 。 尊官高姓 。 公曰 。 姓秤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
泉喝曰 。 且道这一喝重多少 。 公无对 。 于是尊礼之 。
后过金山有写公照容者 。 公戏题曰 。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琼州 。
---------显然见得东坡虽得此句 ,
却未能在玉泉皓禅师底下悟得过关去
求采纳
一花一世界 , 一佛一如来 。 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据我所知 , 这种偈语最好还是问掌事的人 , 这些话大多模糊不定 , 而且会根据所求不同给出的批语也不同
苏轼为佛印作的诗 “溪声尽是广长舌 , 山色无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意思是溪流在不断的流淌 , 溪水流动的声音就像十方诸佛的出广长舌相 , 从中听出一切万法;青天、蓝天、白云 , 是清净的法身 。 佛陀时时刻刻对我们说法 , 有八万四千偈那么多的妙谛 , 我们应好好的领会 , 再传播给别人 。
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赠东林总长老》 。
《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
释义:
广长舌:汉语词汇 , 释义佛的舌头 , 后用以喻能言善辩 。
【他日如何举似人,山色五分清定身】清净身:形容佛身清净 , 无诸染垢
偈:偈陀 , 佛教术语 , 意译为颂 。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 , 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 , 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 , 共四句 , 每句四至七言不定 。 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
举似:指点 , 告诉
作品赏析
《赠东林总长老》是一首意境优美的佛教诗词 。
“溪声尽是广长舌” , 溪流在不断的流淌 , 欢快地向前奔着 , 我们普通的凡夫听到的肯定是水的声音 , 但苏东坡他既然解说“溪声尽是广长舌” , 溪水流动的声音就像十方诸佛的出广长舌相 , 对我们宣示无尽的妙法 , 从中听出一切万法本来寂静 , 万法本来如此 , 这个是多么美的境界 。

熟悉苏东坡诗词的进来 门外汉

  • [mén wài hàn]  
    门外汉
  • 门外汉是一个汉语成语 , 拼音为mén wài hàn , 释义为某一方面刚入门的外行人 。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 , 在造访江州东林禅院常总禅师时 , 因悟禅理 , 写下了《宿东林偈》诗:“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 , 他日如何举似人?”
据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证悟法师)乃谒护国此庵云禅师 , 夜语次 , 师举东坡《宿东林偈》 , 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 。 ’庵曰:‘尚未见路径 , 何言到耶?’曰:‘祇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 , 山色岂非清净身 。 若不到此田地 , 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 ’”说的是 , 证悟法师造访庵云禅师 , 夜晚谈话中间 , 证悟以苏东坡写的《宿东林坡》为例 , 认为苏东坡已经有很深的佛学造诣 , 庵云却认为苏东坡尚未见路径 , “是门外汉耳” 。

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这首诗偈说「溪声尽是广长舌」 , 你要听佛陀说法的音声吗?听呀!佛陀音声在大自然中 , 生灭潺潺的流水声就是佛陀广长舌的音声 。 你要看佛陀的样子吗?「山色无非清净身」 , 请看 , 青青山岚就是佛陀清净的法身!彻悟佛陀真理的人 , 可以从一切事相上洞见人生 , 无论什么声音 , 只要你能用心观照 , 有所觉悟 , 那就是佛陀的说法声 。 譬如小孩「哇!」的一哭 , 你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新生命又要流转尘世 。 唉!人生苦 , 佛陀是借着小孩哭声在跟你说法了 。 因此 , 即使看到人们打斗、谩骂 , 也能体悟佛法 , 打架骂人不也是佛陀说法的音声吗?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 , 佛就在我们当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