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古装衣服图解( 五 )


这种丝带与丝绦不同 , 它是以丝织物织成的一种宽阔的腰带 。
史籍中常见有绲带、织成带等名称 , 就是指这种腰带 。
《东观汉记》:“郑(邓)遵破匈奴 , 于是上赐金刚鲜卑绲带一具 。
”在这种绲带及织成带的首部 , 就缀有一个金属带鐍 。
《后汉书·舆服志》记命妇服饰:“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 , 以采组为绲带 , 各如其绶色 。
黄金辟邪 , 首为带鐍 , 饰以白珠 。
”由此可见 , 这种饰有带鐍的腰带 , 不仅可以用于男子 , 同时也可用于妇女 。
4、据史载 , 中国古代各种不同的民族共同体常用藤条、树枝、草绳、兽皮等来束腰 。
道光《云南通志》记清代独龙族“腰际以绳系紧贴肉” , 基诺族“男以红藤篾缠腰” 。
5、仪态万千的中国各民族腰饰 。
就具体民族而言 , 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族男子喜扎用皮、绸子、布以及毛织的各种腰带;
马尼岗、梅楚卡地区的门巴族妇女的腰带则是在皮底上缀以直径3—4厘米的铜质圆扣20多枚 , 两端缀一行大的 , 中间为两行小的 , 其上还佩有6—7根小铁链和其他饰物组合而成;
甘南卓尼农区藏女多系一条自织的有几何形的青白花腰带;
舟曲和迭部地区农区藏女则多系黑色或蓝色宽腰带 , 苗族男子一般以湖色或白色的束带为腰带 , 带长以在结成束后下垂与袍齐为适 , 亦有带上绣花的;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姑娘也常将一种叫做“托勒亥得木拉迭普斯”的腰带赠给情侣 , 作为信物 。
蒙古族姑娘也常将其“布特格”腰饰物赠送恋人 , 小伙子在选择爱人时 , 要看姑娘制作的“布特格”是否精巧 。
手工制作古装衣服教程 古装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 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 , 分别对折 , 作为前襟后裾 , 缝合后背中缝 。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 若再取一幅布 , 裁为两幅衽 , 缝在左右两襟上 , 则为斜领右衽衣 。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  , 即督脉、任脉 , 衽在任脉右侧 , 故称右衽 。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 , 膝上 , 足 。 根据裾的长短 , 汉服有三种长度∶襦 、裋、深衣 。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 , 袖口称为祛 。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
 
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 。 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 , 而不在胸前交叉 , 有的在胸部有系带 , 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 。 这种直领的衣服 , 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 , 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 。 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 , 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 , 也是右衽的 , 在右侧肩部有系带 , 在汉唐官服中采用 , 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 , 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 , 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 。 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 。 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 , 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 , 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 , 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