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有哪些,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二 )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 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 , 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 ,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 , “无酒不成礼仪” 。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 , 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 , 方可饮用 。 所谓:“与人同饮 , 莫先起觞” 。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 , 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 在进食过程中 , 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 , 客人方可动筷 。 所谓:“与人共食 , 慎莫先尝” 。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 , 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 , 主客相互敬重 , 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 , 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 , 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 , 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 , 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 , 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 行拜贺礼时 , 不仅态度恭敬 , 口诵贺词 , 俯首叩拜 , 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 庆吊之礼 , 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 , 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 , 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 , 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 婴儿满月时 , 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 , 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 , 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 男子20岁行加冠礼 , 重新取一个名号 , 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 , 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 , 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 , 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 , 社会十分看重 。 婚礼有六道程序 , 所谓“周公六礼” ,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 , 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 , 谦恭待人、尊重他人 , 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 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 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 。 礼俗中诚敬谦让 , 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 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 , 需认真辨析 , 择善而从 。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 礼貌、礼节和礼仪都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
为 ,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 从本质上说 , 三者是一致的 , 但又
各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和要求 。
礼貌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 , 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
为 。 礼貌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道德规范 , 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
文明修养 。 礼貌总是在一个人接人待物的过程中 , 通过仪表、仪容、
仪态及言谈举止来体现的 。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 , 是维护社
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客观条件 。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 , 人们总是难免发
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 如果能够讲究礼貌 , 相互尊重 , 相互谅解 , 矛盾
就容易得到化解 , 生活就会充满友好和温馨 。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
民族 , 处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行为环境中 , 表达礼貌的形式会有所
不同 , 但在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 在诚恳、谦恭、
和善、适度的要求上也是一致的 。 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出言不逊、
冷漠自负、动作粗俗 , 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 那么他肯定是没有礼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