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类型有哪些,四种依恋类型( 二 )


而疏离型(dismissing)的人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自己是有价值的) , 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 , 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 。 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 。 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 ,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 , 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 他们会更关注替代选择 , 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 , 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 。 同时 , 他们往往希望将来的伴侣不给他们提供帮助 , 因为他们不打算反过来做任何报答 。
整体而言 , 安全依恋是以个体能够流畅地表达与依恋相关的经历和情感为特征的 , 安全依恋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相似经历和情感 , 而不安全依恋是以防御性地拒绝或不能够整合与依恋经历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特征的 , 这会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沟通不畅、对他人抱有消极期待以及自身社会功能出现问题 。
之后 , Brennan, Clark, & Shaver(1998)用维度法来考察依恋风格, 他们认为, 依恋类型可以被概括为回避亲密和忧虑被弃两个维度 。
回避亲密(avoidance of intimacy)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会影响人们接纳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的难度和信任程度 。 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心和轻松的人 , 回避亲密的程度就低;而与伴侣亲密接触时烦躁不安的人 , 其回避亲密的程度就高 。
焦虑;疏离型——高回避、低焦虑 。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依恋理论的依恋的类型 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
1 , 全依恋 (Secure) ,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 , 并不总是依附母亲 , 当母亲离去时 , 明显地表现出苦恼 。 当母亲回来 , 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 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
2 , 不安全依恋 , 回避型 (insecure- avoidant) , 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 , 母亲回来 , 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 , 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 , 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
3 , 不安全依恋 , 反抗型 ( insecure- ambivalent) , 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 , 母亲回来 , 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 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 , 甚至发怒 , 不能再去玩游戏 。
扩展资料:
依恋 , 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 。 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 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
因而 , 最初的研究者把对依恋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母婴相互关系如何随婴儿的成长而丰富和变化的方面 。 现在 , 研究者普遍认为 , 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 , 因为它不仅提高婴儿生存的可能性 , 而且建构了婴儿终生适应的特点 , 并帮助婴儿终生向更好适应生存的方向发展 。
参考资料:

幼儿依恋的类型及其特点 依恋研究的重大进展来自 Ainsworth 的认识:依恋关系中个体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依恋的安全性或不安全性 。 于是 , 她与同事( 1978) 设计了陌生情境测验( strange situation test) , 评定 1岁婴儿对其母亲的依恋的安全性 。
陌生情境测验是在一间实验性玩具室内观察婴儿、养育者 (多为母亲) 和一名友好却陌生的成人在一系列情境中的行为与反应 。 此操作程序的关键是婴儿与每个成人分离、重聚的标准顺序 。 在设计的 8个情境中 , 儿童经历逐级增加的忧伤及对亲近的更大需要 , 整个过程约需 20分钟 。 儿童需要满足的程度及使用的方法被认为表明依恋的质量 。 最初 , 母亲与儿童被邀请进入一间放有适当玩具的舒适的实验室 , 当儿童安静下来并开始玩玩具时 , 便有陌生人加入 , 以后 , 相继有母亲离去、陌生人与儿童相处、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去、母亲离去儿童独处等情境 , 儿童的反应用录像带进行记录 。 事后 , 依据录像带的记录评估儿童的探索行为、对养育者与陌生人的倾向性、在简单分离后重聚时对母亲的反应等 , 来将依恋分类 。 虽然儿童的所有行为都要考虑 , 但在区分依恋类别时 , 重聚时的行为表现具有最突出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