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哪些特点,对联的四大特点( 六 )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 , 有两大词类 , 即实词和虚词 。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 首先是“实对实 , 虚对虚”规则 , 这是一个最为基本 , 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 , 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 。 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 , 义类对应 , 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 , 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 , 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 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 , 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 , 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 等等 。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 , 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 , 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
五是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 。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 , 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 , 并且上联为仄 , 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 。 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 , 还差一个“联” 。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 , 内容应当相关 , 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 , 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 , 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 , 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
对联的特点有哪些? 最佳答案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因多用于张贴、悬挂、雕刻在厅堂门柱上) 。 当代联人 陆伟廉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文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 。 其中,第一组称上联,第二组称下联 。 与骈文、格律诗词一样,对联也是我国汉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学 形式 。 如***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 。 汉字为表意文字,通称方块字,具有一字一体一音一义的独立语特征 (少数异体字、多音字、多义字,并不否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汉字只能是一字一体一音一义),故由汉字构成的汉文学,独具对称均匀之美 。 从文字的运用来看,对联不愧是开在汉文学之树上的一朵奇葩 。 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特色, 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和文化现象,对联基本上只存在于汉民族文化圈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
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共赏的对联, 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 氛与格调 。 因此,自从对联产生时起,它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了 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 。 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 。 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