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学家有哪些人( 七 )
1791年 , 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 , 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 , 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 , 家被抄 , 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 。 他只身逃出 , 躲避在伦敦 , 但伦敦也难于久居 。 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 。 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 1804年病故 。 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 , 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 。 在美国 , 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 ,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 , 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 。 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 。 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 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 , 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 , 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 , 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 , 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 。 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 , 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 , 1867--1934)载 , 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 , 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 。 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
1903年6月 ,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 同年11月 , 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 。 12月 , 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06年 , 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 。 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 , 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 。 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 , 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 。 1910年 , 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 。 同牟 , 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 , 并测出它的性质 。 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 , 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 。 鉴于上述重大成就 , 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 , 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 , 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 , 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 , 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 18世纪以后 , 冶金工业的大发展 , 促进了焦炭生产和煤气生产 ,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煤焦油 。
最初 , 煤焦油被看作一种废物而被弃掉 。 19世纪初期 , 人们从煤焦油中分离提取苯、萘、蒽、甲苯、二甲苯、苯酚、苯胺等物质 。 1856年 , 英国化学家珀金以苯胺为原料合成了苯胺紫 , 首次实现了染料的人工合成 , 使人们进一步看到了苯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的应用价值 。
在从煤焦油中大量提取芳香族化合物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染料等产品的过程中 , 人们迫切需要知道这些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 以便指导生产 。 但是 , 当时人们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却一无所知 。
我们知道 , 苯是1825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 , 以后劳伦和日拉尔等人把苯的分子式确定为C6H6 。
在这以前 , 化学家们对脂肪族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过探讨 , 这些探讨都比较顺利 。 然而 , 苯就不同了 。 别看它的分子式那么简单 , 但对其结构式的探讨却遇到了相当大的麻烦 。 原因是如果只从分子式中碳氢比例来考虑 , 它和乙炔中碳氢比例一样 , 由此推论 , 苯应当是一种及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 , 实际上 , 苯的反应能力与脂肪族中不饱和化合物相差甚远 。 例如 , 烯、炔都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而苯却不能 , 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卤素、硝基、磺酸基等取代 。 更为奇怪的是 , 在上述所有反应中 , 苯本身的“体系”保持不变 , 这说明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 也就是说 , 绝不能把苯看成是和一般的分子中含有双键或叁键的脂肪族化合物相类似的物质 。 这些矛盾的事实 , 使人们对苯的结构的认识深深限于迷茫之中 。
推荐阅读
- 中国古典名著有哪些,中国名著大全
- 社交软件有哪些比较好,国内最火的交友社交软件
- 韩国耽美电影有哪些
- 经典的广告语有哪些
- 中国4大名山是哪些,百度中国十大名山
-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我国山脉东西走向的有哪三个
- 酱香型白酒有哪些品牌,全国十大酱香酒排名
- 登封旅行社有哪些
- 英雄联盟:国服第一男枪,最脏打野教科书,扬言:拥有我一半脑汁
- 中国维密模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