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红叶乌桕栽培技术


在园林道路 , 行道上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树种就是红叶乌桕 , 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一种叶色红艳可爱的树种 , 不过红叶乌桕在秋季才会显示出红艳的颜色 。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 , 高达15m;树冠圆球形 。 树皮暗灰色 , 浅纵裂;小枝纤细 。 叶互生 , 纸质 , 菱状广卵形 , 长红叶乌桕红叶乌桕5~9cm , 先端尾状 , 基部广楔形 , 全缘 , 两面均光滑无毛;叶柄细长 , 顶端有2腺体 。 花序穗状 , 顶生 , 长6~12cm , 花小 , 黄绿色 。 蒴果3棱状球形 , 径约1.5cm , 熟时黑色 , 3裂 , 果皮脱落;种子黑色 , 外被白蜡 , 固着于中轴上 , 经冬不落 。 花期5~7月;果10~11月成熟 。
本种的叶背面靠近边缘处亦常有数个圆形的小腺体 。
2生长环境
喜光 , 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 。 较耐寒 , 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及抗风能力 。 多生于田边、溪畔 , 并能耐间歇性水淹 。
生于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 。
3分布情况
广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 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也有 。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南部 。

【栽培】红叶乌桕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4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皮及叶药用 , 治跌打扭伤、痈疮、毒蛇咬伤及便秘等 。
园林用途
乌桕树冠整齐 , 叶形秀丽 , 入秋叶色红艳可爱 , 不亚丹枫 。 幼龄树若进行疏枝修剪定型 , 树型似团团云朵 , 甚是美观 。 植于水边、池畔、坡谷、草坪都很适合 。 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 , 也甚协调 。 冬日白色的乌桕籽挂满枝头 , 经久不凋 , 也颇美观 , 古人有“偶看桕树梢头白 , 疑是江梅小着花”的诗句 。 乌桕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 。
生产用途
木材可制火柴枝和茶箱 。 种子油可制肥皂 。
乌桕在中国历史上是重要油料树种 , 其种籽的主要用途用于香皂、蜡纸、蜡烛、油漆、油墨等相关行业 。 进入70年代以后 , 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 乌桕种籽的需求量逐年减少 , 乌桕树也随之自行销毁 , 至今将濒为稀有树种 , 成为绿化行业的一项空白 。
5栽培技术
栽培要求
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 , 无论沙壤、粘壤、砾质壤土均能生长 , 对酸性土、钙土及含盐在0.25%以下的盐碱地均能适应 。 乌桕一年能发几次梢但秋梢易枯干 。 主根发达 , 抗风力强;生长速度中红叶乌桕红叶乌桕(6张)等偏快 , 当年生苗可达1m以上 , 水肥条件好的可达2m 。 一般4~5年生树开始结果 , 10年后进入盛果期 , 60~70年后逐渐衰老 , 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到百年以上 。
繁殖栽培
乌桕的繁殖以播种为主 , 优良品种用嫁接法繁殖 。 因其种子外被蜡质 , 播种前要进行 去蜡处理 , 否则影响种子吸水、发芽 。 用草木灰温水浸种或用食用碱揉搓种子 , 再用温水清洗 , 可去除蜡质 。 春播宜在2至3月进行 , 条播 , 条距25厘米 , 每亩播种7公斤左右 , 播种后25至30天可发芽 。 幼苗高12至15厘米时须间苗 , 保留苗木株距8厘米左右 , 每亩留苗8000至10000株 。 间下的苗木可摘叶(顶端留3片叶子)移植 。 6月上旬后苗木进入速生阶段 , 这时要及时除草、松土和施肥 , 每月追肥1至2次 , 每次亩施硫酸铵等化肥5公斤左右或薄施人粪尿 , 9月后要停止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 以防长秋稍 , 引起冻害 。 1年生苗高可达60至100厘米 , 地径0.7至1.2厘米 。 嫁接以一年生实生苗做砧木 , 选取优良品种母树上生长健壮、树冠中上部的1至2年生枝条做接穗 , 2至4月间用切腹接法 , 成活率可达85%以上 。 乌桕侧枝生长强于顶枝 , 故不易形成直立树干 , 在育苗过程中及时抹除侧芽 , 注意保护顶芽 , 并增施肥料 , 可获得符合园林绿化要求的树干通直苗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