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扒肉是哪个民族的特色,蒙古族手把肉


各个民族的饮食特色好吃!肉香 , 还有咬头 。 其实就是白水煮羊排 , 的看羊肉的质量 。
下面的民俗属于哪个民族 , 写在括号里 。 风雨桥() 扇舞() 手扒肉() 打糕() 吃新年()蒙古族民族风情简介:

蒙古族餐饮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酒等 。 牧区蒙古族以肉食和奶食类为主 , 以粮食为辅 。 一日三餐 , 重视早餐和晚餐 。 早上通常奶茶泡炒米 , 再加少许奶皮、奶豆腐等;晚上多吃羊肉混汤面、鲜奶面饼或手扒羊肉 。 喝奶茶不分饭前饭后 , 只要想喝或客人来 , 一天都不断 。 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 。 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等 , 这是蒙古族的传统佳肴 。 其中蒙古族“手扒肉” , 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 , 用清水煮成七八分熟即可食用 。 可用手拿着吃 , 或用蒙古刀剔着吃 。 肉质鲜嫩 , 味美可口 , 易于消化 , 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 。 而蒙古族烤全羊 , 是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 , 将一只完整的羊烤熟 , 呈棕红色 , 油亮油亮并吱吱作响 , 香气扑鼻 , 由厨师将其蹲卧在盘子里抬上宴席 , 然后切成若干块和片 , 供客人食用 。 色、香、味、形俱佳 , 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 。

蒙古传统祭敖包 ,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神灵的活动 。 时间多在每年6-8月份 。 “敖包” , 蒙古语“堆子”的意思 , 由石头垒起石堆 , 上插树枝、柳条为行人指路和标明方向 , 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 。 传统的祭祀形式有:血祭、酒祭、火祭 。 祭敖包时 , 杀牛宰羊作祭品 。 现代祭敖包又增添了赛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比赛项目以及歌舞表演等新内容 。 祭敖包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 , 四季平安 , 人旺年丰 。 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 , 相约再见的时日 , “敖包相会”即源于此 。
草原饮食文化是十足的草原风味 。 当你坐在凉爽的酒桌前 , 新鲜的奶茶送上来 , 香喷喷的手扒羊肉端上来 , 那种鲜鲜的香气 , 使人垂涎三尺 。 到了草原 , 你就大口大口地吃羊肉 , 大口喝浓烈的白酒 , 酒过一半 , 思绪正如云在半山腰拥来拥去 。 歌声在酒桌上就点亮了 , 那拉着长音的蒙古族民歌与黄土高原民歌一样有个性 。 草原敞开窗口 , 小风夹着青草味浸入游客心扉 。 人们又会怀念起民族英雄嘎达梅林 , 亲近勤劳、善良的牧民和苍劲的草原、悠扬的马头琴声 。

草原的篝火晚会使人精神放松 。 当星辰布满天空 , 一勾弯月的清辉洒落在辽阔的草场 , 火光升腾起来 , 草原那种神秘、深奥及厚重已呈现出来 。 火光中 ,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翩翩起舞 , 现代舞、俄罗斯芭蕾舞、草原民族的安代舞 , 这率真、粗犷的科尔沁草原民族舞又变得柔润起来 , 现代人已把世界思想文化艺术融到了一起 。
蒙古族的特色风情是什么?风雨桥(侗族)
扇舞(哈尼族)
手扒肉(蒙古族)
打糕(朝鲜族)
吃新年(仡佬族) 还是楼下的厉害这个都能找到呵呵 LZ采纳楼下的就对了 。
内蒙古的手抓肉(手扒肉)好吃吗?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 , 以畜牧为生计 。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 , 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 , 加以搅拌 , 数日后便乳脂分离 , 发酵成酒 。 随着科学的发达 , 生活的繁荣 , 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 , 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 , 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 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 马奶酒性温 , 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 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 , 是“蒙古八珍”之一 。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 。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 , 剥皮去内脏洗净 , 去头蹄 , 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 , 放入白水中清煮 , 待水滚肉熟即取出 , 置于大盘中上桌 , 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 因不用筷子 , 用手抓食而得名 。 斟酒敬客 , 吃手扒肉 , 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 当你踏上草原 , 走进蒙古包后 , 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 , 托在长长的哈达上 , 唱起动人的敬酒歌 , 款待远方的贵客 , 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