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杜鹃黑斑病
杜鹃黑斑病也叫褐斑病 , 是杜鹃常见的多发叶斑病害 。 发病后叶片形成黑斑 , 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 。 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 , 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受害 , 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 , 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 , 病斑相互连接成片 , 产生灰褐色霉菌丝 , 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 , 由绿变褐黄色提早脱落 , 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 病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 , 孢子随风传播 。
该病的重发期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 , 温室中冬季也有发病现象 , 一般生长较弱植株、小苗、下部叶片、通风条件较差植株和西洋鹃(与毛鹃相比)发病较重 , 根据发病规律 , 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 杜鹃栽培盆土要选用腐叶土 , 浇水pH值要在4.5至6.5之间 , 浇水基质要见干见湿 , 要经常浇施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 , 以促进植株健壮 , 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 , 盆鹃要放于通风处 , 夏季要遮荫、防湿、防积水 。 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 , 并且注意选择抗病品种 , 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 。
(2)药剂防治:花后及时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的多菌灵300倍液 。 另外可以定期喷洒药剂预防 , 可用保护性杀菌剂及杀菌剂混合施用 , 如保丽安加M大生45与可杀得交替施用可取得良好效果 , 或用1:1:150波尔多液每周一次连续喷2次;进入雨季每10天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 , 连续喷施3至4次 。
杜鹃黄化病
杜鹃黄化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 , 也是杜鹃栽培中一种常见病害 。 植株发生病变后 , 叶片变薄、褪绿、叶色苍白 , 因此也称此病为褪绿病 , 新叶缺绿明显 , 当新梢叶色变浅 , 叶肉变为黄色时 , 叶脉仍然呈绿色 , 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 ,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碱性土壤和使用偏碱性水浇花的地区 。 叶片出现病状后 , 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进行 , 轻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 严重者会导致植株死亡 。
防治措施:要加强栽培管理 , 可结合灌水 , 浇灌硫酸亚铁溶液 , 叶面可喷洒0.5%的硫酸亚铁溶液 , 即可使植株叶面逐步恢复绿色 。
杜鹃红蜘蛛
该雌成虫体长0.3毫米左右 , 暗红色 , 近椭圆形 , 体背隆起 , 足4对暗红色;雄成虫体长0.25毫米 , 楔形 , 扁平鲜红色 。 一年发生多代 , 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 , 主要在叶背面近叶柄部的主脉附近危害 , 逢6至7月份高温、少雨、干旱天气繁殖快 , 发生数量较多 , 危害严重时 , 被害叶焦枯脱落 。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 , 4月份以后经常检查 , 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时 , 可及时搞除虫叶烧掉 。 有条件的可人工释放天敌如瓢虫 , 草青蛉、蓟马等 , 进行生物防治 。 若发现较多叶片有红蜘蛛时 , 可进行药剂防治 , 如喷洒40%三氯杀螨醇800至1000倍液 , 对成虫、若虫、幼虫和卵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 只要喷洒均匀效果良好 。
杜鹃网蝽
杜鹃网蝽 , 也叫杜鹃军配虫 , 小臭大姐 。 成虫体长3.5毫米左右 , 黑褐色 , 翅上布满网状须前翅略呈长方形 , 静止时;翅上的黑褐色斑纹构成“X”状 。 若虫形似成虫 , 只是虫体嫩小无翅 , 长约2毫米左右 , 卵长0.6毫米 , 椭圆形 , 乳白色 , 产于中脉和较大的叶脉处 , 初产时淡绿色 , 后变为淡黄色 。 一年发生3至4代 , 成虫于10月中下旬在树皮和土地缝隙等处越冬 , 第二年4至5月份开始活动 , 在叶背面取食为害 , 7至8月份为害最重 , 成、若虫喜群聚集在叶背面主脉附近 , 刺吸叶片的汁液 , 其分泌物形成较大的黄褐色锈斑 , 严重时叶片苍白 , 引起早落 , 影响杜鹃的生长、开花 。
推荐阅读
- 【防治】草坪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 【花卉】花卉根癌病
- 【病虫害】设施花卉巧防病虫害
- 【花卉大全】鄢陵向生态旅游强县迈进
- 【防治】鹅掌柴叶斑病的防治
- 【花卉】花卉治病巧施叶面肥
- 【消毒】主苗圃土壤消毒六法
- 【花卉大全】除草剂的分类
- 【花卉大全】除草剂的剂型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 【土壤】除草剂对土壤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