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土生“金”的背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帮扶村产业发展纪实

本文转自:每日甘肃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 杨唯伟 通讯员 梁龙
盛夏时节, 通渭县碧玉镇南岔村标准化种植基地里, 黄芪、马铃薯等各类农作物长势正旺 。
南岔村的欣欣向荣, 得益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产业兴村的帮扶实践 。
近年来,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组积极引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围绕“帮什么?怎么帮?”深入走访调研, 找出了发展滞后的“病根”, 迅速打出了一套“思想换血、帮扶输血、产业造血”的组合拳 。
瘠土生“金”的背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帮扶村产业发展纪实
通渭县碧玉镇南岔村依托大型农机具, 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 通过耕地复耕复种, 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 。
思想“换血”, 让村党组织成为发展产业“火车头”
“碧玉镇有的村蔬菜产业已有起色, 有的村种植金银花收益很好, 南岔村有什么产业?”
“南岔村海拔高、温差大, 降水充沛, 最适宜种植什么?”
“大量土地撂荒, 谁来种, 怎么种?”
……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组引导帮扶工作队对村“两委”成员实施“头脑风暴”, 着力推动村党组织提升发展能力 。
“以前, 真没想过地怎么种好的问题, 总觉得土地撂荒和村干部关系不大 。 ”南岔村党支部书记李勇感慨地说, “驻村帮扶工作队让我明白了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是带领百姓致富的‘火车头’!”
如何让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引领产业发展?驻村帮扶工作队指导村党支部领办了通渭县碧玉聚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
“合作社主营业务是农机社会化服务 。 ”李勇说, “有了农机, 农民再也不愁种地了 。 ”
瘠土生“金”的背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帮扶村产业发展纪实
南岔村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 。
帮扶“输血”, 打造全生产链农机服务体系
【瘠土生“金”的背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帮扶村产业发展纪实】凝望着南岔村成片的撂荒地和近千亩待耕的高标准农田,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晓军萌生了开展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的大胆想法 。
争取资金、考察市场、订购农机具……产业帮扶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
去年以来,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组累计支持资金9万元, 协调争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4万元, 并由帮扶工作队整合村集体资金10.29万元, 购置拖拉机2台、配套农机具13台 。
针对种地缺少劳动力的现状, 村办合作社采取土地代耕托管方式, 以市场价的一半收取农机作业费, 已为全村20户农户提供农机作业100多亩 。
“目前, 南岔村已形成深松、旋耕、施肥、起垄、覆膜、种植、采收及秸秆还田、废旧地膜回收等生产链全覆盖的农机服务体系 。 ”杨晓军说 。
“以前, 二牛抬杠的种地模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收入低, 老百姓都不愿种地打工去了 。 ”王沟社村民王军军说, “现在有了农机帮忙, 我决定返乡种地 。 ”
王军军常年在外务工, 南岔村成立合作社后, 他将荒芜了近十年的20亩耕地进行了复垦, 当年种玉米收入2.7万元, 今年他又复垦4亩撂荒地种了黄芪 。
产业振兴路上有了“铁军”队伍, 越来越多像王军军这样的农民选择回归土地 。
在满足本村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 帮扶工作队还引导合作社“走出去”挣钱, 为周边村的群众和经营主体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 至目前, 合作社已签订规模化耕作订单2000多亩, 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 。
瘠土生“金”的背后——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党建引领帮扶村产业发展纪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