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菊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菊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菊花是中国名花,因其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用途广泛,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 。 但是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发生病虫危害,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 现将菊花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 。

一、锈病

锈病有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等,都是病菌孢子传染的,气候湿润时容易发病 。 最早在7月初出现,而以9月发病严重 。

锈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 。 黑锈病是锈病中危害较普遍的一种,开始叶片表面出现苍白色的小斑点,逐渐膨大呈稍圆形突起,不久叶背表皮破裂生出成堆的橙黄色粉末,随风飞散,大面积传染 。 随后叶片上生出暗黑色椭圆形斑点,叶背表皮破裂后又生出黑色粉末,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染病,致叶片干枯 。 白锈病叶子表面发生灰白色圆形病斑,逐渐发干呈红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会导致菊株枯死,比黑锈病危害严重 。 褐锈病叶子表面密生淡褐色或橙黄色的细小斑点,致叶子枯黄 。

锈病是菊花常见的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白锈病由柄锈菌属引起,而黑锈病则由菊柄菌引起 。 病原菌一般在植株新芽中越冬,随菊苗繁殖而传播,通过风、雨、昆虫等进行传播 。 病原菌喜凉,不耐高温,最早在6-7月出现,而以9-12月发生较多,6℃以下或31℃以上不易侵染,而温暖多湿季节有利病害发生,在湿度大、光照足、通风不良、昼夜温差大、10-24℃条件下最易发生,以寒冷、阴雨、日暖夜寒、潮湿天气发生较严重 。

栽培管理不良、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大等,都会促进菊花锈病的发生 。 通风不良、透光性差、土壤板结、排水不畅、施氮肥过多、缺肥、多年连作等均发病严重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繁殖时母本植株应保证无病虫害,扦插时用代森锰锌溶液浸泡插穗,可预防插穗带菌传播;

(3)加强栽培管理 。 土壤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要注意开沟沥水,盆栽植株要注意疏通排水孔或洞,防止灌水 。 避免密植,加强通风透光,控制肥水,不使土壤过于潮湿 。 遇降雨天气,应排清田间积水,以免病菌随水飞溅传播 。 在氮、磷、钾合理配合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 。 栽培土要用消毒新土,切忌连作 。 地栽菊花在9-11月份受病害较重,连阴雨多,空气湿度大,连年栽种,极易发病 。 应注意加强通风,排水降湿,增加光照;

(4)控制病害蔓延,一旦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剪除,集中深理或沤肥,可消灭上面的病原,以防病菌蔓延 。 花后要彻底清除病株叶,并集中烧毁,消灭侵染源;

(5)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 。 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锰锌50O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O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O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

二、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及茎,受害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 。 严重时叶片变形,停止生长,植株凋萎 。

该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所引起,从8-9月间到入冬由真菌传染发病 。 发病初期,出现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物,致使叶片卷曲,枝条畸形,花少而小,甚至全株枯死 。 发病严重时,在叶和花蕾上可发现灰白色菌丝,似一层粉霜,使嫩枝花叶皱缩变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 特别是在温室栽培时,病势蔓延非常迅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