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花卉疫病发生与防治


花卉疫病发生与防治花卉疫病是花卉常见病害之一 , 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 以南方发病较重 。 花卉各部位都会受害 , 以根茎部受害最为严重 。 由于病害的潜育期短 , 侵染后短期内会产生大量孢子 , 再侵染次数多 , 在生长季内病菌迅速发展 。 受害后植株组织很快腐烂 。 花卉疫病破坏性强、防治难 , 防治不利会对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 因此必须给予重视 。

病害症状

花卉全株均被感染 , 以幼嫩部分最易发病 , 主要出现根腐、茎基腐、茎腐、枝干溃疡、叶枯、芽腐和果腐等症状 。 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斑 , 后迅速扩大变褐软腐 , 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霉状物 , 为病原菌 。

种苗发病时 , 茎基先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 , 后变褐色软腐死苗 。 扦插苗发病时 , 茎部皮层和根变暗褐色坏死 , 病部稍缢缩枯萎 。 大苗和成株发病时 , 根部变褐枯死 , 白根须根减少 。

植株感染疫病 , 在近地面根茎交界处出现茎腐 , 初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 , 后病部变褐 , 迅速向上、向下扩大 , 坏死 , 凹陷 , 绕茎一周缢缩 , 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 。 有的病株发病初期茎叶早晚仍正常 , 中午萎蔫 , 数天后全株枯死 , 但叶片仍为绿色 , 病斑处易折断 , 曲折下垂倒伏 。 感染疫病的植株叶片初生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斑 , 迅速扩大变成褐色不规则形 , 有的有轮纹 , 病斑边缘不明显 。 发病后期数个病斑合并成大斑 , 病叶发黑 , 潮湿时全叶腐烂 , 叶柄成条状褐斑腐烂 , 全叶枯萎 。 腐烂株有特殊霉腥臭味 。 鳞茎、球茎感染疫病 , 会出现褐色水渍状小斑 , 扩大后腐烂 , 病鳞茎、球茎发芽时幼茎顶部枯萎 。

病原

1.病原菌属于真菌门 , 鞭毛菌亚门 , 卵菌纲 , 霜霉目 , 疫霉科 , 疫霉属 。

2.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孢子囊或卵孢子在大棚等设施栽培的花卉病株上越冬;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露天病残体上于土里或肥料中越冬;有的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球茎块根等无性系列材料及种子内外越冬 。 卵孢子在土中能存活数年 , 成为初侵染源 。 春夏条件适合时 , 孢子萌发或菌丝体产生孢子囊 , 引起初侵染 , 在花卉生长季 , 孢子囊不断再侵染 , 造成病害流行 。 到生长后期 , 产生卵孢子准备越冬 。 孢子萌发后从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植株内 。 孢子靠气流、雨水水滴、浇水冲淋及带菌肥料、农机具等传播 , 有的病害种类由种子、球茎等远距离传播 , 疫霉的寄生性较强 , 为兼性腐生菌 , 当寄主植物幼嫩或环境条件不适合 , 植株生长衰弱时易于发病 。

病害流行环境因素

当病原菌和感病寄主植物大量存在时 , 花卉疫病发病轻重取决于环境条件 。

1.地势土壤地势低洼 , 地下水位高 , 排水不良易于发病 。 土壤粘重、板结 , 通气透水性差 , 或土壤肥力低、瘠薄 , 缺少有机质 , 会诱发病害 。 连作地土壤内病原菌数量多发病重 。

非洲紫罗兰疫病

2.温度、湿度和雨水温暖潮湿天气是发病的重要环境条件 , 疫病发病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5℃至28℃ , 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 , 这时有利于孢子产生、萌发、侵入和菌丝生长 。 在适温下 , 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 一年中梅雨和秋雨期发病最重 , 在连续3天下雨或台风暴雨后 , 病害迅速蔓延 , 雨后放晴 , 天气闷热 , 使病害流行 。 棚室密闭不通风 , 湿度过高 , 发病严重 , 棚内常滴水处发病早且重 。

3.栽培管理种植过密 , 室内通风透光不良 , 浇水过多 , 大水漫灌 , 小气候过湿 , 病害易流行 。 偏施氮肥容易造成植株徒长 , 抗病能力减弱 。 施用含有病原菌、未腐熟的有机肥 , 会增加菌源加重发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