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叶部病害梅花炭疽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 。 叶尖与叶缘病斑较多 , 初为褪绿小点 , 逐渐变成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 病斑为近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 中部褐色、灰褐色或灰色至灰白色 , 有同心轮纹 , 边缘红褐色或暗紫色 。 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状分生孢子 , 成轮环状排列 , 在高湿条件下 , 溢出桔红色分生孢子团 , 老病斑干枯脱落后形成穿孔 , 引起早期落叶 。 新梢上形成椭圆形溃疡病斑 , 边缘略有隆起 , 发病严重时引起枯梢 , 削弱树势 。
发病规律 梅花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 。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枝梢溃疡斑或病叶上越冬 , 靠风雨传播 。 高温高湿、多雨梅雨季节、大风天气容易发病;密度大 , 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营养不良 , 树势衰弱 , 阴蔽、风口处发病率高;红梅、龙游梅等容易感病 。
【【病害】梅花叶部病害】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 , 培养健壮的树体 , 增强抗病力 , 适当控制氮肥 , 增施有机肥与磷钾肥 。
(2)搞好整形修剪 ,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加强排水 , 防止渍水 , 降低湿度 , 以降低发病率 。
(3)清洁园地 , 消灭越冬病菌孢子 , 及时剪除病枝病叶 , 秋冬扫除落叶 , 园土深翻 , 将病枯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 减少越冬病菌孢子的传播侵染 。
(4)药剂防治 。 病害发生初期起喷药 , 主要药剂有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500至800倍液 , 70%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 , 1∶2∶200波尔多液 , 连续喷洒2至3次 , 每半月1次 。
梅花穿孔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 , 有时新梢也有病斑 。 叶片病斑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点 , 扩大后成圆形、近圆形或多角形 , 红褐色、紫褐色或暗褐色 , 病斑中部呈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 , 边缘紫褐色或近黑色 , 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 , 病斑后期两面产生灰褐色霉状分生孢子器 , 老化脱落后 , 形成边缘光滑整齐的穿孔 。 发病严重的 , 产生早期落叶 , 影响光合作用 , 削弱树势 , 花芽分化不良 , 开花少 , 降低观赏价值 。
发病规律 该病属真菌病害 , 除危害梅花外 , 还危害桃、李、杏、樱花等 。 病菌孢子在枝梢病部及落叶中越冬 。 翌春气温回升时 , 产生分生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有伤口植株易感染病害 。 温暖、多雨潮湿、树势弱等都是诱发病害的原因 。
防治方法 秋冬剪除病枯枝 , 清除落叶烧毁;春季萌芽前喷洒2 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 , 减少越冬病菌基数 。 加强栽培管理 , 栽培观赏梅花 , 应适当稀植 , 搞好整形修剪 , 保持阳光充足 , 适当控制氮肥 , 防止植株阴蔽徒长 , 培养健壮树体 , 增强抗病力 。 发病初期起 , 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 倍液喷洒防治 。
梅花叶肿病
症状 叶片肿大增厚 , 呈肉质化 , 皱缩粗糙 , 初期黄红色、深红色或紫红色;逐渐变成灰白色或浅绿色 , 有些向叶背卷曲;后期在叶片正反两面浮肿处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病菌孢子 , 最后叶片变褐 , 发黑而枯死 。 得病的新梢 , 变得粗短 , 严重时引起落叶枯枝 , 削弱树势 , 花少 , 寿命短 。
发病规律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 主要危害梅花和杏 。 菌丝体在病害处的芽鳞和枝上越冬 , 春季产生子囊孢子 , 靠风雨传播 。 10至16℃ 的冷凉湿润气候发病率高 。 低洼潮湿、阴蔽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重 , 嫩叶 , 新梢 , 幼果易受害 。
防治方法 及时剪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 减少越冬病菌基数 。 芽鳞膨大时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 , 减少传播侵染 。 调整好水肥 , 适当控制氮肥 , 增施磷钾肥 , 培养健壮的树体 , 提高抗病力 , 减轻危害 。
推荐阅读
- 【花卉大全】丝核菌基腐病
- 【防治】桂花蓑蛾的防治
- 【山茶】山茶支纹枯病
- 【开花】枣树开花的管理方法
- 【病害】病害知识-紫薇褐斑病
- 【石竹】香石竹叶斑病
- 【梅花】如何防治梅花叶肿病?
- 【养护】枣树怎么养护管理
- 【杨树】杨树溃疡病
- 【月季】治月季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