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 。 晚疫病在前面文章已经讲述, 这次说一下黑胫病 。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 是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 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 从马铃薯发芽到后期都可发病, 具有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 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 。
??
文章插图
??近年来, 随着我国马铃薯重茬面积增加, 引种频繁, 农民科学种植意识淡薄,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逐年加重, 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普遍发生 。 导致苗期和植株生长期根基腐烂, 植株萎蔫致死, 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 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 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30%-50%, 甚至绝产, 严重限制马铃薯的安全生产, 影响种植效益 。
??
??今天我们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最佳防治措施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对大家科学种植马铃薯提供一定的参考 。
??
文章插图
??一、马铃薯黑胫病致病菌及其侵染特点
??
??1、病原菌特点
??
??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 周生鞭毛的单细胞菌体呈短杆状, 极少双连, 周生鞭毛, 具荚膜, 大小为(1.3-1.9)微米×(0.53-0.60)微米, 革兰氏染色阴性 。 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 边缘齐呈整圆形的乳白色粘稠状菌落微凸, 半透明奶油状, 可反光 。 该菌适宜温度为10-38℃, 最适温度为23-27℃, 低于0℃或高于45℃即失去活力 。 寄主范围极广, 除危害马铃薯外, 还能侵染茄科、葫芦科、豆科和藜科等100多种植物 。
??
??2、侵染特点
??
??带菌种薯、土壤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 带菌种薯是主要初侵染源 。 病菌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寄主, 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 。 带菌种薯播种后, 在适宜条件下, 病菌沿维管束侵染块茎幼芽, 随着植株生长, 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结块茎, 并从维管束向四周扩展, 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 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 使细胞离析, 组织解体, 呈腐烂状 。
??
??当种薯腐烂时, 大量细菌释放到土壤中, 在根系和杂草周围繁殖, 通过雨水、灌溉水、田间昆虫等从伤口或皮孔传播, 经伤口侵入致病 。 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 。 无伤口的植株或已木栓化的块茎不受侵染 。 贮藏期病菌通过病薯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 因此, 贮藏条件通风不好或湿度大、温度高时, 有利于病情扩展 。 种植带病率高的种薯或多雨、低洼地块, 马铃薯黑胫病发病重 。
??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症状
??
??病菌主要侵染茎或薯块, 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引发黑胫病 。
??
??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在适宜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下, 种薯萌动出芽后, 常引起幼苗在未出土前就病死掉, 这种烂芽现象造成明显的田间断苗缺垄 。
??
??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6cm左右出现症状, 植株矮小, 节间短缩, 或叶片上卷, 褪绿黄化, 或胫部变黑, 萎蔫而死, 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 。 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 极易从土壤中拔出, 病株茎基的黑色部分非常明显, 发生水渍状腐烂而且易折断 。
??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 呈很小的黑斑 。 随着病情加重, 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 病部黑褐色, 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 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 。 湿度大时, 薯块变为黑褐色, 腐烂发臭, 有别于青枯病 。 用刀纵切剖视受侵染部分, 最初无色, 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粉红色、褐色、红色或褐黑色, 病薯感病严重, 薯心常成黑洞 。
推荐阅读
- 【三七】藤三七的叶子变黑了是怎么回事
- 【杜鹃花】杜鹃花长虫怎么办?如何消灭和预防
- 【水仙花】水仙花花苞干瘪叶子徒长是什么原因
- 【花】兰花麻叶是什么原因
- 【防治】月季白粉病的症状及防治
- 【树】发财树叶尖发黄怎么回事
- 【栀子花】栀子花有了花苞但是为什么花苞周围叶子烂了
- 【原因】六月雪状态不好是什么原因
- 【盆栽】文竹小盆栽叶子发黄什么原因
- 【树】金钱树烂根黄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