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何首乌的药性特征及作用与功效


【特征】何首乌的药性特征及作用与功效

文章插图

何首乌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成效用法
性味
苦甘涩 , 微温 。
1、《何首乌录》:味甘 , 温 , 无毒 。
2、《本草汇言》:生用气寒 , 性敛 , 有毒;制熟气温 , 无毒 。
归经
入肝、肾经 。
1、《纲目》:足厥阴、少阴 。
2、《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
3、《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
次要成效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 。 主贫血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
1、《本草纲目》:此物气温味甜蜜 , 苦补肾 , 温补肝 , 能收敛精气 , 以是能养血益肝 , 固精益肾 , 健筋骨 , 乌发 , 为滋补良药 , 不寒不燥 , 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 气血太和 , 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 。
2、《本草汇言》:唯其性善收涩 , 其精滑者可用 , 痢泄者可止 , 久疟虚气涣散者可截 , 此亦难道意拟之辞耳 。 倘属元阳不固而精遗 , 中气衰陷而泄痢 , 脾元困疲而疟发不已 , 此三证 , 自当以甘温培育之剂治之 。
3、《本经逢原》:生则性兼发散 , 主寒热疟 , 及痈疽背疮皆用之 。
4、《本草求真》:首乌入通于肝 , 为阴中之阳药 , 故专入肝经认为益血祛风之用 , 其兼补肾者 , 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
5、《本草经读》: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 。
6、《重庆堂漫笔》:内调气血 , 外散疮痈、功近当归 , 亦是血中气药 。
7、《本草公理》:专入肝肾 , 补养真阴 , 且味固甚厚 , 稍兼甜蜜 , 性则平和 , 皆与下焦封藏之理契合 , 故能填益精气 , 具有阴阳平秘感化 , 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 。
8、《何首乌录》:主五痔 , 腰腹中宿疾凉气 , 长筋益精 , 能食 , 益气力 , 长肤 , 延年 。
9、《日华子本草》:治统统凉气及肠风 。
10、《开宝本草》:疗头面风疮 , 五痔 , 止肉痛 , 益血气 , 鬓 , 悦色彩 , 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
11、王好古:泻肝风 。
12、《滇南本草》:治赤白癜风 , 疮疥顽癣 , 皮肤瘙痒 。 截疟 , 治痰疟 。
13、《药品化义》:益肝 , 敛血 , 滋阴 。 治腰膝脆弱 , 筋骨酸痛 , 截虚疟 , 止肾泻 , 除崩漏 , 解带下 。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 , 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
外用:过量 , 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
用药忌讳
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 。 忌猪肉、血、无鳞鱼 。 忌铁 , 恶萝卜 。 忌葱、蒜 。
罕见方子
1、《积善堂经历方》七宝美髯丹:乌须发 , 壮筋骨 , 固精气:赤、白何首乌各1斤(米泔水浸三、四日 , 瓷片刮去皮 , 用淘净黑豆二升 , 以沙锅木甑铺豆及首乌 , 重重铺盖 , 蒸至豆熟掏出 , 去豆、暴干 , 换豆再蒸 , 如斯九次 , 暴干为末) , 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 , 研末 , 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 , 取沉者捻块 , 以人乳十碗浸匀 , 晒干 , 研末) , 牛膝八两(去苗 , 酒浸一日 , 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 , 至第九次止 , 晒干) , 当归八两(酒浸 , 晒) , 枸杞子八两(酒浸 , 晒) , 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 , 研烂 , 晒) , 补骨脂四两(以黑脂麻炒香 , 并忌铁器 , 石臼捣为末) 。 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 , 逐日三丸 , 侵晨温酒下 , 中午姜汤下 , 卧时盐汤下 。 其他并丸梧子大 , 逐日空心酒服一百丸 , 久服极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