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

牛蒡根介绍

【别名】
恶实根、鼠粘根、牛菜
【汉语拼音】
niu bang gen
【成份】
含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牛蒡种噻吩-α(lap-paphen-a),牛蒡种噻-b(lappaphen-b)[1] 。又含硫炔类化合物,牛蒡酮(arctinone)a、b,牛蒡醇(arctinol)a、b,牛蒡醛(arctinal)、牛蒡酸(arctic acid)b、c,牛蒡酸b甲酯(methyl arctate b)-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11E)-1,11-tridecadien-3,5,7,9-tetrayne],(3E,11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3E,11E)-1,3,11-tridecatrien-5,7,9-triyen],(3E)-3-十三碳烯-5,7,9,11-四炔-1,2-环氧化合物[(3E)-3-tridecen-5,7,9,11-tetrayne-1,2-epoxide],(4E、6E、12E)-4,6,12-十四碳-8,10-二炔-1,3-二乙酸酯[(4E、6E、12E)-4,6,12-tetradecatrie]-8,10-二炔-1,3-二炔-1,3-二乙酸酯[(4E,6E)]-4,6-tetradecadien-8,10,12-triyn-1,3-diyl diac-etate],(4E,6Z)-4,6-十四碳二烯-8,10,12-三炔-1,3-二乙酸酯[(8Z,15Z)-十七碳-1,8,15-三烯-11,13-二炔[(8Z,15Z)-heptadeca-1,8,15-trien-11,13-diyn][3] 。(S)-12,13-环氧-2,4,6,8,10-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ridecen-3,5,7,9,11-pentayne)[4] 。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去氢二氢木香内酯(dehydrodihydrocostus lactone),3-辛烯酸(3-octenoic acid),3-已烯酸(3-hexenoic acid),2-甲基丙酸(2-methy propionic acid),2-甲基丁酸(2-methylbu-tyric acid),2-甲氧基-3-甲基吡嗪(2-methoxy-3-methylpyrazine),苯乙醛(phenyacetaldehyde),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烯(caryophyllene),1-十七碳烯(1-heptadec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等成分[5] 。还含多种挥发性有机酸[6],此外,还含α,β-香树酯醇(α,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7] 。
【加工采集】
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
【药材鉴别】
【牛蒡根】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
【药理作用】
1.促生长作用 牛蒡根制备的天然食用纤维(di-etary fiber.DF),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剂量的苋紫(ama-ranth)的基础饮食中,喂饲断奶大鼠,结果使大鼠成长加速,并超过单用基础饮食组大鼠[1] 。
2.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从朱蒡根中分离得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2] 。此外,还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
 
【功能主治】
祛风热,消肿毒 。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 。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 。主诸风,癥瘕,冷气 。"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
【性味】
苦,寒 。
①《纲目》:"苦,寒,无毒 。"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
归肺;心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 。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宜忌】
《本草拾遗》:“恶实根,蒸暴干,不尔,令人欲吐 。”
【归经】
归经_肺经
【植物形态】
牛鼻栓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 。小枝、叶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状柔毛 。叶互生;有柄;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上面沿主脉和下面均有星状毛;托叶小,早落 。花杂性,具短梗 。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状,发生于秋季叶落以后,裸露过冬,翌年早春于叶未发前开放,基部无叶,有发育不全的雌蕊 。两性花与叶同时开放,花序长3~6厘米、通常基部有1~3苞叶;花萼倒圆锥形,5齿裂;花瓣5,钻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丝极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条,向外卷曲 。蒴果2瓣裂,数至10个集成总状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苍白色皮孔 。种子暗棕色,有光泽,顶端凹陷 。花期4~5月 。果期7~8月 。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岩石隙中 。分布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
【药用部位】
菊科植物牛蒡的根,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
【来自何书】
《药性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