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文章插图
独龙族简介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 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 , 使用独龙语 , 没有本民族文字 。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 , 现已不存在 。男女均散发 , 少女有纹面的习惯 。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 , 崇拜自然物 , 相信有鬼 。
独龙族 , 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 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文章插图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岸 , 以及相邻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 。缅甸境内也有不少独龙人居住 。
独龙族名称的来历
独龙族 , 自称“独龙” , 他称“俅帕”、“曲洛”等 。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 , 是独龙江地区最早的主人 。
据《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记载:“丽江路 , 蛮有八种 , 曰么些、曰白、曰力洛、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土番、曰卢 , 参错而居 。”其中 , “撬”为“俅”的同声异写 , 即指现在的独龙族 。
1952年 , 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 ,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 , 废除了“俅帕”、“俅子”、“曲洛”等他称 , 正式确定为“独龙族” 。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独龙族的历史起源

独龙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 , 时至今日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及线索 , 但从语言系属上来看 , 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独龙族 , 应当来源于氐羌族群 。归纳其民族内部所流传的传说 , 则主要有两种:一认为独龙族是土著民族 。
二认为独龙族最初居住在怒江一带 , 后因出猎偶然来到独龙江河谷 , 看到这里不仅有宽阔的猎场 , 而且还有较为平坦的台地 , 便陆续迁居至此 , 并逐步由北向南发展 。在独龙族约15个氏族中 , 有8个氏族的传说都说来自怒江 。而且从语言以及过去曾有过的文面习俗等文化特征来看 , 独龙族与贡山的怒族也很相近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
独龙族的历史发展情况
独龙江河谷在唐宋两代属南诏及大理政权管辖;元、明、清三代则为丽江木氏土司和丽江路军民总管府统治 。此间 , 在有关的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了独龙族先民的记载 。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文章插图
如《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 , 蛮有八种 , 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 , 参错而居” 。当时的丽江路包括现在的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部等地 , 其西北与今西藏自治区相接 。文中所载“撬”、“吐”、“卢”正是“参错杂居”于丽江路西部和西北部的独龙族、藏族和傈僳族之先民 。“撬”是“俅”字的同声异写 。而在以往 , 都曾将俅(撬)居住的河流及地区称为俅江和俅夷地 , 如现今贡山县西部的独龙江上游仍被称为俅江 。由此可见 , 元朝时的俅族正处于俅江一带 , 以后又逐渐迁移到了下游的独龙江流域 。
及至清代 , 道光《云南通志》卷一八五转引《清职贡图》如此记载道:“俅人 , 居澜沧江大雪山外 , 系鹤庆、丽江西城外野夷 。其居处结草为庐 , 或以树皮覆之 。男子披发 , 着麻布短衣裤 , 跣足 。妇耳缀铜环 , 衣亦麻布 。……更有居山岩中者 , 衣木叶 , 茹毛饮血 。宛然太古之民 。俅人与怒人接壤 , 畏之不敢越界 。”雍正《云南通志》也曾有“俅人丽江界内有之 , 披树叶为衣 , 茹毛饮血 , 无屋宇 , 居山岩中”的记载 , 还有乾隆《丽江府志略》以及其它史志中 , 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 。这些记载集中反映了当时独龙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
清代中叶 , 独龙江和怒江曾被划分为两段 , 分别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管辖 。据清代余庆远《维西见闻录》记载 , 从1730年起 , 独龙族以黄蜡30斤、麻布15丈、山驴皮20张为贡礼 , 每年按期向维西康普土千总纳贡 。
后来 , 康普土千总把独龙江上游地区转赠给西藏喇嘛寺 , 由喇嘛寺通过察瓦龙藏族土千总向独龙族人收取“超度”费 , 菖莆桶(今贡山县)喇嘛寺亦来收取“香火钱粮” , 而康普土千总仍照例征收贡物 。每当土司属官前来收取贡物时 , 除了要另建草房供其住宿 , 并以丰盛食物招待外 , 还必须强迫摊购沙盐 , 实行不等价交换 。如果贡物不足 , 便被强掠为奴 。
此外 , 东邻的傈僳族奴隶主 , 也经常越过高黎贡山 , 掳掠独龙族人当奴隶 , 激起了独龙族人民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起反抗 , 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而惨遭无情镇压 , 残暴的奴隶主为此还先后杀绝了独龙族的几个家族 。并强迫他们立石为盟、“永不反悔” , 甘愿缴纳贡物或以人抵贡 , 称作“尸骨钱粮” 。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文章插图
1907至1908年 , 清王朝派丽江府阿墩子(今德钦县)弹压委员兼管怒俅两江事宜的夏瑚(湖南人)巡视怒江、独龙江一带 , 他带领随员、向导、背夫共100多人从菖莆桶出发 , 翻越高黎贡山前往独龙江 , 并沿路向边境村寨散发盐、布、针线等日用品 , 委派各地头人担任“伙头”、“甲头”等职 , 颁发“头人”执照 , 下令停止当地民众对土司、喇嘛及蓄奴主的一切贡赋 , 严禁土司掳掠边民为奴 。
他还任命袁裕才、和定安为“怒俅总管” , 取代了叶枝土千总和喇嘛寺对独龙江地区的统治 。这位历史上以政府官员的身份进入此地的第一人 , 还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写成《怒俅边隘详情》 , 叙行程、记风土 , 详细记载了独龙族的居住环境、生产及生活状况 , 并在第三部分中向清政府提出了加强边务、开发边疆的“十条建议” 。
辛亥革命后 , 独龙江划归菖莆桶殖边公署统辖 , 1918年改为菖莆桶行政委员会公署 。1933年又改为贡山设治局 , 并先后设立了公安局和区公所 。民国时期政局混乱 , 独龙族人民受西藏察瓦龙土司和国民党的双重统治 。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 , 在独龙江推行了保甲制 , 共设4保 , 以每一行政村为1保 , 每一自然村为1甲 , 并任命当地族长为保、甲长 , 三年一换 , 除管理村社日常事务外 , 负责为国民政府征纳税收 。
1907年在怒江发生的“白哈罗教案” , 是当地藏族、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民对法帝国主义进行的反抗斗争 。1913年 , 英国派遣武装人员一行10多人以“勘测队”之名 , 在英军上尉布里查的带领下从缅甸侵入独龙江 , 激起了独龙族人民的义愤 , 立即组织起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 他们断绝了敌人粮源 , 并埋伏在“勘测队”的必经之地——吉色鲁溜索附近 , 当布里查爬上溜索滑到江心时 , 被独龙族猎手的毒箭射中坠死江中 , 其余侵略者则被吓得从原路仓皇逃出了国境 , 彻底粉碎了这支英国侵略军企图通过独龙江进犯西藏的阴谋 。
正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的压迫、屠杀以及近代帝国主义的欺侮 , 独龙族人民灾难深重 , 人口不断减少 ,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 仅剩下1700多人 , 几乎濒临灭绝的境地 。
独龙族怎么来的 独龙族的人口历史发展情况

文章插图
1949年8月 , 贡山宣告和平解放 。1950年3月 , 成立了贡山临时政务委员会 。同年4月 , 正式改为“贡山县” 。10月 , 成立了贡山县人民政府 。
独龙族人口
独龙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 , 境外主要聚居于缅甸北部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流域 。
我国独龙族总人口为6930人(2010年) , 居于云南省的有6353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独龙族唯一的自治县 。其中 , 处在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江乡又是县内独龙族最主要的聚居区 , 独龙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8.87% 。其余则散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的俅扒卡村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的察瓦龙乡 。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 独龙族总人口为0.74万人 , 其中:男性0.36万人 , 女性0.38万人;性别比为96.61 。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 , 独龙族人口增加了0.16万人 , 增长率为27.48% , 平均年增长率2.35% 。
在独龙族人口中 , 城镇人口有0.13万人 , 占总人口的17.55%;乡村人口0.61万人 , 占总人口的82.45% 。与10年前相比 , 独龙族城镇人口比率提高了8.57个百分点 。
独龙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 主要集中聚居在云南省 , 共有0.59万人 , 占独龙族总人口的79.24% 。另外 , 独龙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只有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和重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