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茶风 染诗香】茶是当今世界上三个饮料之一,而中国是茶的故乡 。世界上最早的野生茶树生长在云南山区,以后通过四川、秦岭传向中国内地,并经过印度等国传向世界 。茶叶被发现时,只不过是一种药材 。远古时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叶这种神奇的解毒功能,使人们对茶叶产生敬佩之情 。唐时,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除酒之外,还注意到了茶 。这时,饮茶之风才遍及全国,茶、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两大饮料 。也正是到唐代,由于饮茶风气的盛行,“茶”字才第一次出现 。创造“茶”这个字的就是被尊称为“茶神”的陆羽 。
茶是怎样从药材而变为饮料的?按照目前公认的看法,这与佛教的传播有关 。由于茶叶具有明显的提神醒脑的作用,最早把茶叶作为饮料的是山林寺院中的僧侣 。他们在坐禅修行时,为了驱除睡意,常常饮茶提神,所以中国自古就有“茶禅一体”的说法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大多数寺院都辟有茶园,进行茶叶的人工栽培 。随着进山烧香者日益增多,加之唐代文人浪迹天涯,与寺院禅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僧人的饮茶习惯逐渐被带到民间 。
在唐代,当中国人的饮茶风气刚开始形成时,饮用习惯与今天大相径庭 。首先,茶叶被制成团块状的茶饼,而不是今天这般的散茶 。饮前必须烹煮,称之为煎茶 。今人直接用开水冲沏的习惯,是经元明两代才形成的 。其次,唐人饮茶需加盐、姜等作料,类似于今天西方人放糖 。宋人记载说:“唐人煎茶,用姜用盐,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 。”再者,唐代重视野茶,陆羽论茶,提出“野者上,园者次”的见解 。当时一些名茶,其生长条件必须是:“生烂石沃土”或“生必依岩洞” 。此外,从唐代开始,人们已十分讲究饮茶的用水 。为此,张又新专门写了一本《煎茶水记》,分天下之水为二十等,其主要有三等:山泉为上,江河次之,井水为末流 。这种讲究,至今还流传于一些着名产茶区,杭州便有“龙井茶、虎跑水”的说法 。
随着饮茶习惯的养成,饮茶也从人们的日常需要升华为一种礼仪风俗,并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 。唐代以前,人们款待宾客主要是酒食,到唐代,以茶待客蔚然成风 。文人相聚,以茶代酒甚至是一种清淡高雅的情趣 。沿至宋代,这种风习更被诗意化,宋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情趣 。茶不仅是平民馈赠亲友的礼品,也常常是皇帝恩赏群臣、犒劳将士的赐品 。无论是皇宫内庭,还是豪富朱门,在丝竹歌舞之际,常以品茗助兴 。自中唐以来,茶又成为饮食文化中仅次于酒的吟咏对象 。诗人咏酒,多有飘然欲仙或愤世嫉俗之感;唐人咏茶,多清新淡雅、宁静致远之作 。温庭筠赞饮茶为“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卢仝视饮茶为“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钱起吟道:“尘心洗尽兴难尽”;元稹说:“洗尽古今人不倦” 。唐代诗人不仅视饮茶为高雅,甚至采茶也被赋予诗意 。刘禹锡回顾他在名茶产地湖州为官生涯时写道:“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唐人出于对茶的偏爱,甚至将牙牙学语的小女孩昵称为“小茶” 。
出于饮茶、品茶的需要,唐代出现了中国第一批有关茶叶的书籍 。除上面提到的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外,重要的着作分别还有:陆羽的《茶经》、《茶说》、《顾渚山记》;斐汶的《茶述》;毛文锡的《茶谱》 。其中陆羽的《茶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 。这批着作,既是对人们饮茶风习的总结,又推动了这种风习的普及深化,对历代起到深远的影响 。
推荐阅读
- 易武山的茶与布朗的茶风格差异
- 大唐女法医有第二季吗
- 红茶的品质特征,三大类红茶风格迥异!
- 解读大唐女法医:古代有女法医吗
- 茶识 掌握这几点,就能看外形判断普洱熟茶风格
- 饮奶茶风俗源自西藏
- 大唐天子爱饮茶
- 茶风俗,听说长兴的茶俗大多数是与女子相关
- 茶风俗,茶道文化之茶叶传统风俗习惯
- 汉族的饮茶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