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相关的历史记载

五味子作为中药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各种中医学著作当中都会有大篇幅的相关介绍,这也使得五味子的名气实际上并不比其它常见中药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相关的历史中药学名著中的相关记载: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 。生用 。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 。《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 。后学至此多惑 。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 。补下药亦用之 。入药生曝不去子 。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 。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 。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 。'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 。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 。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 。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 。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 。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 。盖肺性欲收,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 。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
12.《本经疏证》:五味子所治之证,《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 。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即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余则皆非所宜 。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 。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气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 。丹溪又谓其收肺气之耗散,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肺以除热,补肾以暖水,而联属心肾;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肺中,忌用寒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者也 。总之,肺气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精而精盈,肾水从阳以上布,则精化气而气盛,阴阳二气,实一气之变动,以肝为关捩子,五味专精于肝,而交合肺肾,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 。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 。然元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 。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
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肺之嗽,阳虚火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肺肾为治 。然惟脉虚、舌红、无痰者乃合,若舌腻有痰,亦当知所顾忌 。
15.《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
16.《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
17.《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
18.李杲:生津止渴 。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
19.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
20.《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
21.《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
【五味子相关的历史记载】22.《本草新编》:盖五味子入肺、肾二经,生津止渴,强阴益阳,生气除热,止泻痢有神 。但不宜多用,多用反无功,少用最有效 。尤不宜独用,独用不特无功,且有大害 。必须同补药用入汤丸之内,则调和无碍,相得益彰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