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滑石】滑石介绍

【别名】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别录》),夕冷(《药性论》),脆石、留石(《石药尔雅》),画石(《本草衍义》) 。
【汉语拼音】
huashi
【名称英】
Talcum
【成份】
主含硅酸镁,其中MgO31.7%,氧化硅63.5%,水4.8% 。通常一部分MgO为FeO所替换 。此外还含氧化铝等杂质.
【加工采集】
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 。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
【药材鉴别】
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 。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 。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 。无臭,无味,有微凉感 。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
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
【药理作用】
①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
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着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当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有保护的作用;内服时除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毒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滑石也不是完全无害的,在腹部、直肠、**等可引起肉芽肿 。
②抗菌作用
用平板法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球菌有轻度抑菌作用 。
【炮制】
洗净,砸成小块,或研成细粉,或水飞 。
《雷公炮炙论》:"用白滑石,以刀刮净,研粉,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去牡丹皮,取滑石,以水淘过,晒干用 。"
【功能主治】
清热,渗湿,利窍 。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
①《本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
②《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 。"
③《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
④《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
⑤《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
⑥《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
⑦《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
⑧《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
【性味】
甘淡,寒 。
①《本经》:"味甘,寒 。"
②《别录》:"大寒,无毒 。"
③《本草经疏》:"味甘淡,气寒,无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3~4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
【宜忌】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 。孕妇慎服 。
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 。恶曾青 。"
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 。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
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 。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
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 。"
【贮藏】
置干燥处 。
【归经】
胃;膀胱经
【备注】
(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
【植物形态】
单斜晶系 。晶体呈六方形或菱形板状,但完好的晶体极少见,通常为粒状和鳞片状的致密块体 。淡绿色、白色或灰色 。条痕白色或淡绿色 。光泽脂肪状,解理面显珍珠状 。半透明至不透明 。解理沿底面极完全 。硬度1,比重2.7-2.8 。性柔,有滑腻感 。块滑石能被锯成任何形状,薄片能弯曲,但无弹性 。
生境分布:多产于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菱镁矿及页岩中 。资源分布: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
【临床应用】
用量10~30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用治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
【药用部位】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
【来自何书】
《本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