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悟茶

1、茶是佛的化身
大乘佛法普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为了度化众生,佛化身千百亿 。因此,一切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佛的化身 。茶自然也是佛的千百亿化身之一,它为众生解毒、解渴、净心、养性,却对众生无所求报;反思,它的生存价值(为人疗身疾、缓解心理压力),也正是通过“无私让人饮用”这个“牺牲自我”的“机缘”来体现出来的 。因此,饮茶最终可以让众生觉悟“利他即是利己”,究竟成佛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树叶能承载起无穷的自然之道,禅师通过喝茶,获悉宇宙的真理法则,最终可悟得佛性 。从茶道中感悟人生,一泡好茶要经过诸多任务序的磨难,经开水冲泡,才酿成茶汤,历练出清香 。禅师学佛证道也是如此,需经历千般磨难方可成长,历经万劫修行终可成佛 。
2、茶是菩萨的心肠
“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多”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多”指有情众生;“菩萨”就是觉悟有情众生,也即普度众生 。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引导众生实践六度,终得解脱 。片片茶叶如同菩萨六度波罗蜜的片片舟楫带领众生脱离苦海,同登彼岸 。
六波罗蜜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茶遇水舍身,而成茶饮,供养世人,就是布施波罗蜜;茶香四溢,犹如戒定真香,就是持戒波罗蜜;忍受采摘揉捻、高温炒焙、开水冲泡,就是忍辱波罗蜜;助禅去睡,提神益思,就是精进波罗蜜;和敬清寂,茶味一如,就是禅定波罗蜜;行方便法,净心导和,就是智慧波罗蜜 。
3、茶是罗汉的自在
《法华经》云:“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茶叶经热水之冲泡,荡涤尘嚣,洗净铅华,无染清净,了断烦恼 。茶漏滤出尘渣,流下自然汁液纯正茶水,象征罗汉诸漏已尽,证无漏智慧,得法喜禅悦 。茶味由浓而淡,直至无味,诚如万有一空,诸有皆尽 。施茶之道,无有分别,平等对待,提起放下,心无“他在”,而得自在 。
4、茶是僧人的隐忍
茶是忍耐的象征,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冲泡,直至最后被喝掉,身经万般折腾,却能始终隐忍 。佛陀涅盘后教化弟子以戒为师,茶可“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因此出家人多喝茶,便能增加忍耐性 。以茶助戒,益于修行 。每当五蕴之火上来的时候,喝一口茶,往往能把火气降灭于未燃 。
5、茶是凡人的平常心
无论是大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大雅的“琴棋书画烟酒茶”,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茶 。以茶喻人,古来有之,精辟莫过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喻 。佳人往往红颜薄命,佳茗又何尝不是?女为悦己者容,茶为知己者死 。自古才子爱佳人,从来雅士尚品茶 。好茶期待好水,期待会泡茶的人,更期待好人喝 。以人喻茶,也不少见,如《晚甘侯传》《叶嘉传》,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人生得失尽在杯中,苦涩甘甜渐次展现 。举起杯也举起了欢乐忧愁,喝下茶也饮尽了悲欢离合,放下杯也放下了恩怨情仇 。苦尽甘来,起起落落,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红楼梦》以“千红一窟”为最好之茶,喻示人间纵然万紫千红,终归难逃一哭,参透茶味人生,概括无差 。
【禅师悟茶】 总之,禅师从一片茶叶之中悟出许多佛法,也就是宇宙人生的哲理,因此古代有“无僧不爱茶,有寺必有茶”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