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

【秃疮花】秃疮花介绍

【别名】
秃子花(《陕西中草药》) 。
【汉语拼音】
tuchuanghua
【成份】
全草含10-二十九烷醇(nonasane-10-ol),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紫堇定碱(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海罂粟碱(glaucine),异紫或杷明碱(isocorypalm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紫堇块茎碱(corytuberine) 。根含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原阿片碱,别隐品碱,隐品碱(cryptopine) 。
【加工采集】
春、夏两季均可采挖带根全草,阴干或鲜用 。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 。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
【性味】
《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归经】
肺;心;胃经
【植物形态】
秃疮花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 。根圆柱形 。茎丛生,被长毛 。基生叶蔟生,长达18厘米;叶片轮廓倒披针形,长达12.5厘米,宽达5厘米,下面有白粉,羽状全裂或深裂,2回裂片疏生小牙齿;茎生叶小,无柄,羽状全裂 。花橙黄色,直径约3厘米,呈聚伞花序式排列,花柄无苞片;萼片2,卵形;花辩4:雄蕊多数;胚珠多数 。蒴果长圆柱形,长约5~8厘米,成熟时山顶向基部裂为2瓣 。
生于丘陵、山坡、路边或墙上,分布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地 。
【药用部位】
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带根全草 。
【来自何书】
《陕西中草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