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

  • 组成:
  • 大黄12克
  • 附子9克
  • 干姜6克
  • 人参6克
  • 甘草6克
温脾汤功效与作用温补脾阳 , 攻逐冷积 。
主治冷积便秘 。症见大便秘结 , 或久利赤白 , 腹痛 , 手足不温 , 脉沉弦 。
用法上五味?咀 , 以水八升 , 煮取二升半 , 分三服 。临熟下大黄 。
方解大便秘结 , 或久痢赤白 , 腹痛 , 手足不温 , 脉沉弦为本方辨证要点 , 属中焦虚寒 , 冷积内停 。脾阳不足 , 阴寒凝滞 , 气机不行 , 冷积结于肠中 , 故大便秘结 , 腹痛;脾主四肢 , 阳虚不达四末 , 故手足不温;冷积内停 , 故脉沉弦;久痢不止 , 损伤中阳 , 积滞不去 , 故见下痢赤白 。便秘与下痢 , 症状虽然一通一闭截然不同 , 但在病机上都属虚中挟实 , 由冷积停滞不去所致 。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 , 冷积停滞的代表方剂 。若纯攻冷积 , 恐伤中阳;若单用温补 , 则已成之冷积不去 , 故只能温补脾阳与攻下冷积并用 。方中仍以附子配大黄 , 温里散寒 , 攻下冷积 , 为主药 。干姜辛热 , 守而不走 , 专温脾阳 , 助附子温散寒凝 , 为辅药 。佐以人参甘温益气 , 培补中焦 , 又可防止大黄泻下太过损伤脾胃之气 。甘草既可助人参益气 , 又可调和诸药 , 为使药 。
按语本方以便秘、腹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肠梗阻、幽门梗阻、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慢性痢疾、消渴、便秘等 。如呕吐 , 加制半夏、砂仁、代赭石;腹痛 , 加肉桂、沉香、木香;黄疸 , 加茵陈、山栀;胆道蛔虫症 , 加当归、朴硝、槟榔、乌梅 。
【温脾汤】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 本方治疗大白鼠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 能使其血中的尿素氮、肌酐量明显降低 , 纠正高钾、高磷、低钙血症 , 并使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水平上升 , 显著抑制尿毒症“毒素”的胍类化合物的产生 , 减少肾中腺嘌呤代谢产物—二羟基腺嘌呤的沉积 , 从而延长患鼠生命 。
同名方1.《普济本事方》温脾汤本方去人参、加桂心、厚朴构成 。功效与本方略同 。主治寒重积轻 , 肠胃冷积 , 连年腹痛泄泻 , 休作无时 。
2.《备急千金要方》温脾汤除本方外 , 另有两方:方1即本方加当归、芒硝 , 泻积之力较强 , 主治寒积便秘 , 腹痛 , 脐下绞结 , 绕胳不止 。方2即本方去甘草 , 加桂心组成 。功效、 主治略同 , 宜于寒证较重而兼见冲逆的症候 。
3.《会约医镜》温脾汤由山药、茯苓、薏苡仁、白术、芡实、白扁豆、桔梗、甘草、砂仁、神曲、白莲肉、秫米、红枣构成 。功能健脾益气 。主治脾虚失血 。
4.《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脾汤由干姜、当归、黄柏、地榆、阿胶、茴香、石榴皮、黄莲构成 。功能清热燥湿 , 温脾养阴 。主治久痢阴虚 , 脾阳不振 , 湿热未清 , 下痢赤白相杂 , 腹中疠痛 , 里急后重 。
5.《温病条辨》温脾汤由草果、桂枝、生姜、茯苓、蜀漆、厚朴组成 。功能温脾截疟 。主治太阴三疟 , 腹胀不渴 , 呕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