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哭墙又称西墙 , 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 , 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 , 长约50米 , 高约18米 , 由大石块筑成 。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 , 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 , 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 。千百年来 , 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 , 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 , 哭诉流亡之苦 , 所以被称为“哭墙” 。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文章插图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文章插图
耶路撒冷古城墙
1981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的圣地 , 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在它的220个历史建筑物中 , 有著名的岩石圆顶寺 , 建于7世纪 , 外墙装饰有许多美丽的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 。三大宗教都认为耶路撒冷是亚伯拉罕的殉难地 。哭墙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 , 圣墓大堂庇护着耶稣的墓地 。
耶路撒冷是块磁石 ,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圣者 。
 
耶路撒冷享有世间唯一的殊荣 , 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视其为圣城 。
犹太人从"托拉"(希腊语"五经"一词的希位来语译文 , 指《旧约》之首五卷)获悉 , 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终将出现在锡安山(昔日一度被称为"大卫城"的耶路撒冷的七块高地之一)上 , 那时候 , 所有民族都将融合为一 。为了尽可能接近于实现这一预言 , 世界各地虔诚的犹太教徒都梦想着死后能安葬在这一圣山旁的墓地里 。经文中写得很清楚 , 直到那时 , 犹太人都应当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国家 , 一个祭司的民族" , 而不与其他国家融合为一 。这是建立一个既为世俗王国 , 又系宗教王国的以色列国家 , 其"永恒的"首都均为耶路撒冷的根本理由之一 。
基督教徒引证的是《新约·启示录》 , 并相信人间的耶路撒冷终将变为天堂 。除了十一、二世纪 , 在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之后建起的短暂的"耶路撒冷王国"而外 , 基督教徒从不考虑该城的政治地位 。他们崇敬耶路撒冷 , 仅仅是由于它在基督教诞生过程中起过的作用 , 以及与此相关的回忆 。须知正是在耶路撒冷 , 上帝之子耶稣基督托胎人形来拯救世界 , 经历了他人间生活最痛苦也最壮丽的时刻 , 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 。
根据穆斯林的传统 , 信徒们则期待着穆罕默德在圣殿广场上降临 , 去会见易卜拉欣、穆萨和耶稣(《古兰经》)上的耶稣只是一位先知) , 并作为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预言者同他们一起祈祷 。不过 , 对穆斯林来说 , 耶路撒冷的意义还不止这些 。耶路撒冷 , 作为穆罕默德那次骑着牝马被带往天国的神秘夜行的目的地 , 乃是仅次于麦加和麦迪那的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鉴于此事已有《古兰经》记录在案 , 因而被视为绝对真理:"赞美真主 , 超绝万物 , 他在一夜之间 , 使他的仆人 , 从禁寺行到远寺 , 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 , 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迹象 。"(《古兰经》第十七章)
一年四季都有成千上万属于这三大一神教的虔诚的朝圣者 , 潮水般涌向耶路撒冷 , 把这座圣城变成一幅色彩斑谰、汇聚了各色人等的油画作品 。实际上 , 主要圣地都集中在旧城一个由四公里城墙围起来的相对狭小的区域内 。旧城(东耶路撒冷)有四个区(犹太人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徒区和亚美尼亚人区) , 在以色列国建立并发生第一次阿以战争的1948年到1967年六日战争被以色列占领这段时间里 , 由约旦人统治 。自1967年以降 , 则由以色列人统管朝圣过程 。
一、哭墙
圣殿山是犹太教徒最重要的一处圣地 。保护至圣所的那座著名的大殿是希律一世(大帝)于公元前37年在由所罗门建造的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起来的 。希律圣殿被古罗马提图斯军团毁于公元70年 , 其遗迹仅为一段12米高的基础墙 , 通常以"哭墙"闻名于世 。以色列人发誓决不废弃"哭墙" 。
【耶路撒冷古城及城墙 耶路撒冷哭墙的由来】 "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1967年后被拆除 , 成了一片宽阔的铺砌广场 。虔诚的犹太教徒热切希望能重建这一圣殿 , 但那是不可能的 , 因为那将意味着要拆除后来在遗址上建起的穆斯林圣所 。在圣殿地基附近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 。
二、庄严的圣地
一度曾被犹太教圣殿占用的这块高耸的台地 , 而今已成为穆斯林的"庄严的圣地" 。公元636年 , 耶路撒冷被哈里发欧麦尔攻占 , 他的继承人之一阿卜杜勒·马利克在那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八角形的清真寺 , 以遮盖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有过梦境的那块岩石 。这也就是该建筑物之所以叫"岩石圆顶寺"的原因所在 。诚如法国作家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在他的《从巴黎到耶路撒冷旅行记》中所记述的那样 , 史允许穆斯林登上这块台地 , 如果说19世纪的法国旅行家皮埃尔·洛蒂曾拥有在"岩石圆顶寺"下散步的特权 , 那是因为他获得了耶路撒冷帕夏的特许 。
"岩石圆顶寺"今天已对所有的人开放 , 只除了星期五这一穆斯林会众的特殊祈祷日 , 以及伊斯兰教的各重大节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的"圣纪"、表示斋月结束的"开斋节") 。不过 , "岩石圆顶寺"不举行集会 , 集会地点在附近的艾格撒清真寺 , 后者大致也建于同一时期 。
艾格撒清真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东方各国的信徒 。他们与清晨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边远小村乘车而来的巴勒斯坦人混杂在一起 。早晨的气氛都相当宽松 , 但到星期五就紧张了 , 因为"庄严的圣地"的入口被部署在木质大门对面的以色列士兵严加看守了起来 。许多信徒不是因为有活动分子嫌疑 , 就是因为人数太多 , 而被禁止入内 。被拒之于门外的人们只能起挤在附近的街道上进行祈祷 。
三、圣墓
基督教朝圣者在基督教各主要节日期间涌入耶路撒冷 , 复活节则由于彼时彼刻令人回想起一些重大事件而朝觐人数最多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圣墓大堂 。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开始兴建的这座庞大、阴暗的建筑 , 盖在髑髅地即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的那个小山包上 , 五十步开外即是基督墓地 , 三天之后他又在这里升天 。夏多布里昂记述道 , 这座大堂"由几座建在高低不等的地基上的教堂组成 , 用许多灯照明 , 显得特别神秘 。阴暗是那儿的主调 , 能保持心灵的虔诚并进行反省 。"
几百年来 , 不同教派的统治集团都争相守护这些基督教的圣地 。由于无法达成协议 , 只好弄了个占有时间与空间的临时安排:其间 , 方济各会的"圣地守护人" , 与希腊和俄罗斯的高级主教们、埃及及埃塞俄比亚来的科普特者和阿比西尼亚的修士们、黎巴嫩来的马龙派教徒和麦尔基派教徒行、叙利亚和伊拉克来的亚美尼亚教会和聂斯托利教派的祖父们之间 , 都曾有过交往 。除了这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教派外 , 更有英语世界的诸基督教派 , 其中包括摩门教、英国圣公会及其他新教 , 尽管他们对这些圣地其实并无任何权利可言 , 但也各占着一份历史、文化和礼拜仪式方面的遗产 , 所以都着意保护 , 唯恐有失 。
耶稣撒冷的文化
苦路祈祷
即穿过狭窄街道--而街面上商店依然开门营业--的复活节仪式队列行进("苦难的历程") , 经常是在一种无可名状的混乱中进行的 。作为对这种难堪局面的反应 , 越来越多的基督教朝觐者宁可选择"落令时节"来拜访耶路撒冷 , 那样 , 他们倒可以充分享受他们所弥足珍贵的那种圣地的宁静 。
信仰之路
为了对耶路撒冷这一跨国家、跨文化和跨宗教的重要城市的地位表示赞颂 , 并使该城成为各族人民间和平与理解的中心 , 联合国教产文组织推出了一个"信仰之路"项目 , 作为"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
1991年出台的该项目由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间的和平对话而获得了新的意义 。教科文组织跨文化项目处主任杜杜·迪耶纳先生指出 , 该项目有可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新的机会 , 通过努力重新发现昔日这三个一神教之间所形成的那种盘根错节的关系 , 而对这一和平进程有所促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