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尿布皮炎 原是真菌感染


看似尿布皮炎 原是真菌感染

文章插图
李女士结婚三年喜得贵子 , 婆婆特别高兴 , 悉心照料 。一天 , 李女士发现孩子的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小片状附着物 。富有育儿经验的婆婆说是鹅口疮 , 用龙胆紫药水外涂数天就痊愈了 。没几天 , 孩子的会阴部皮肤发红 , 并蔓延到大腿内侧和臀部 , 婆婆说是“尿布皮炎” , 去药店买了一支氧化锌药膏外用 , 并嘱咐李女士勤换尿布 , 还说她的子女小时候都患过尿布皮炎 , 都是用氧化锌药膏治好的 。然而 , 一支药膏用完了 , 孩子的“尿布皮炎”仍无任何好转 。邻居张女士的儿子在同样部位皮肤发红 , 医生说是化纤内裤过敏引起的 , 换掉内裤 , 外用肤轻松霜后迅速痊愈 。于是 , 婆婆又去购买肤轻松霜给孩子外用 , 谁知病情反而加重了 , 出现皮肤潮红并伴有脱屑、丘疹 , 于是婆媳俩只好抱着孩子去医院皮肤科就诊 。
医生耐心地听取病情介绍和治疗经过后 , 进行了仔细检查 , 还刮取病灶皮肤上的皮屑化验 , 在显微镜下找到引起“红臀”的罪魁祸首——真菌的孢子和菌丝 , 确诊为“念珠菌性皮炎” 。医生说 , 这种病用氧化锌药膏是治不好的 , 如果应用肤轻松等含激素药膏还会加重病情 。
医生继续解释道 , 发生在尿布包裹区的念珠菌性皮炎和尿布皮炎初看起来很相像 , 容易误诊 。尿布皮炎是由于不勤换尿布 , 大小便中的尿素被产氨杆菌分解 , 释放出氨刺激皮肤引起 , 其皮损范围往往是尿布覆盖的地方 , 皮肤的血管充血发红 , 可出现水疱、渗出液 , 甚至发生糜烂 。
而念珠菌性皮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念珠菌病 , 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儿 , 病灶主要局限于肛周、臀部、外阴及腹股沟等处皮肤 , 也可发生于腋窝、颈部等部位的皮肤皱褶处 , 该处经常被尿或汗液浸渍 , 是真菌生长的有利条件 。仔细检查 , 可见损伤边缘有卫星状小水疱或脓疮 , 并附有圈样鳞屑的斑丘疹是皮肤念珠菌病的特征 , 刮取皮屑用显微镜检查 , 可以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 , 这些都是与尿布皮炎的鉴别要点 。
“念珠菌病是怎么引起的呢­”吃一堑 , 长一智 , 婆婆追根究底地问道 。医生说 , 孩子在患念珠菌性皮炎前曾患鹅口疮 , 这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黏膜念珠菌病 。新生儿鹅口疮主要经产道感染或由护理人员的手传染所致 。据有关资料 , 鹅口疮患儿的肠道中几乎100%存在念珠菌 , 随粪便排出 , 很可能引起尿布包裹区皮肤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可以寄生在正常人的皮肤、口腔、上呼吸道、阴道和肠道等处 , 健康小儿带菌率达5%~30% , 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 , 当人体因某些原因而抵抗力降低时可致病 , 这属于内源性感染 。而外源性感染则由接触引起 。婴幼儿多继发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或久病体质虚弱者 , 尤其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过程中 , 容易诱发念珠菌病 。
“孩子的皮肤念珠菌病该如何治疗呢­”这是李女士和婆婆最关心的问题 。医生说 , 做好婴幼儿的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卫生十分重要 , 尤其是尿布包裹区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 , 要及时更换尿布 , 清洁母亲的乳头和双手 , 注意做好母亲和其他护理人员的个人卫生 , 病变局部可以应用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霜、克霉唑霜等 , 效果良好 。因激素可致真菌感染扩散 , 所以忌用肤轻松等含激素类药膏 。
【看似尿布皮炎 原是真菌感染】 最后 ,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注意 , 治疗鹅口疮过去多用龙胆紫药水外涂(正如文章开头所述) , 现在发现该药有致癌作用 , 国际上已建议禁用 。对于口腔念珠菌病 , 局部涂用制霉菌素混悬液 , 可获得良好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