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
文章插图
有关腊八节的传说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
一说,
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
一说,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一说,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
【有关腊八节的传说】一说,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
一说,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
另有一说是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 。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 。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 。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 。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 。”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 。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
一天,老汉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 。”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 。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 。”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 。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 。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 。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 。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 。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 。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 。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 。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
推荐阅读
- 腊肉可以放多久
- 厂字头的字都和啥有关
- 风干腊肉如何保存
- 腊梅的功效与作用
- 腊八蒜可以用不锈钢盆吗
- 腊肠蔬菜粥的做法
-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 进腊月门养这“4种”花,天越冷开越旺,过年香满屋!
- 盆栽腊梅什么季节换土
- 腊肉需要放冰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