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霍山黄芽的发展

【唐朝霍山黄芽的发展】 霍山黄芽在唐朝即负盛名,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 。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测之当始于秦汉,如华佗《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 。“华佗,三国谯人,谯即今亳县、距霍山不远、可证 。但尚未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文字的当推陆羽《茶经八之出》(书成于758年左右):“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稍后李肇《唐国史补》(书成于806~858年为翰林学士时作):“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 。”此时方见霍山黄芽的名号 。盖霍山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划归六安,故所谓寿州黄芽实乃产自霍山 。又据《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书成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 。”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多、地位之重 。
唐时茶叶虽然饼茶、散茶与末茶并存,甚至还有炒青的出现,如刘禹锡(772—843年)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来满室香 。”但这仅是极少数或偶尔为之,仍是以饼茶为主的 。霍山黄芽当亦系此种蒸青饼茶 。杨华的《膳夫经手录》(书成于858年)中有:“寿州霍山小团”之语可证 。饼茶又叫团茶、片茶 。据唐《食货志》:“贞元(785—804年)江淮茶为大模一斤到五十两”,所谓“霍山小团”当系指此斤把重的小饼茶 。饼茶制法、陆羽《茶经》记述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 。”霍山黄芽之制法当亦如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