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盛产茶叶,品种繁,数量多 。对于福建茶叶文化有着怎样的演变,是爱茶人,也是福建人应该知其一二的 。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着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 。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
【上 八闽茶叶文化的演变】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 。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 。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 。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
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游子思乡,石亭寄意,茶与亭与人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 。如今古镇焕彩,新楼成片,但山门楹联依然:“茶绿峰青,开放几更今古;亭高莲傲,醉醒一样乾坤 。” 宋词偏爱建溪春,元曲令兴武夷风建茶因产于建溪流域而得名 。建茶有文字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期(479-502),到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开元天宝遗事》记载:“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今陕西宝鸡市南部)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敲其冰(以)精壶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表明建茶历史悠久 。北宋林逋在《建茶》中写道“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 。
推荐阅读
- 渝盘溪茶叶仓库大火原因查明:电焊火花引起
- 抗糖丸为何要晚上吃 原因是这样
- 蜂蜜泡茶叶的正确方法
- 介绍淘宝主图视频后期上传可以吗 淘宝主图视频需要多久审核
- 白茶里的毫有什么功效 白茶上的白毫的功效作用介绍
- 茶叶水洗脸,居然还有这些好处。
- CBA的门票网上在哪里订票
- 早上跑步好不好呢
- 分享蒸鲈鱼窍门,鲜美营养,摆上桌!
- 在路上遇到打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