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常见疑问详细解答

1、新生儿抵抗力差需做哪些检查?
相对成人而言,抵抗力差在新生儿中普遍存在 。要提高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之前,我们必须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查免疫功能、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还可以通过查血以判断孩子是否缺锌或缺钙 。
2、孩子到了多大就能打预防针?预防针该怎么打?眼下除了传统的疫苗接种外还有哪些其他疫苗呢?
新生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就会给予疫苗接种,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将会根据需要定期接种疫苗 。各种疫苗接种的时间和程序:
(1)卡介苗在小儿出生时注射1针 。
(2)灰髓炎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2个月的时候,3、4个月各注射一次 。
(3)百白破三联疫苗共接种三次,第一次接种在小儿3个月的时候,4、5个月各注射一次 。
(4)麻疹疫苗第一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的时候,到1岁时复种,在6-7岁、12-13岁和18-19岁各加强一次 。
(5)乙肝疫苗共接种三次,在小儿出生时、1个月和6个月时各接种一次 。
(6)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都是在小儿出生6个月时接种,到1岁时加强 。
对小儿来说,接种疫苗相当于得过一次轻型感染,因此对遇到不明原因的发热,刚患麻疹或水痘不满一个月,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的孩子,是否要接种疫苗则应持谨慎的态度 。
我们知道,医学是与时俱进的,近几年来,医学界相继推出了几种新的疫苗:
(1)水痘疫苗:是一种活疫苗,用于预防水痘和带状疱疹,1至12岁的小儿接种一针可有10年的保护期,生过水痘的孩子已有自然免疫力,不必再种 。
(2)甲型肝炎:有国产甲型肝炎活疫苗和进口甲型肝炎死疫苗两种,前者只要种一次,后者要种两次,其保护期可达10年以上,但对其他类型的肝炎(乙、丙、丁、戊)并无保护作用 。
(3)风疹、腮腺炎疫苗经常和麻疹疫苗合在一起,称之为“麻风腮”联合疫苗,可以一次注射,同时预防这三种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如果患者对鸡蛋或有过敏体质,则应慎用(因为这类疫苗均是从鸡胚培养中抽提出来的),其保护期不少于5年 。
(4)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流感毫无关系,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儿,是引起2岁以下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细菌,并可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等,预后相当严重,据测定上海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血中抗体平均仅有0 。07微克/毫升,远低于0 。185微克/毫升的有效保护水平 。婴儿可在生后3、4、5月龄时各接种一次,间隔一个月,一年后再加强一针,如果出生后6个 月内未接种过,则需接种两针,间隔也是一个月,1-5岁的儿童只需接种1针便可以了,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本疫苗列入强制性接种的疫苗范围 。
(5)23价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也是引起肺炎的常见细菌,已知有84种血清型,本疫苗含有其中23种对人体危害最大的血清型,本疫苗主要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种1针以后保护期达5年以上 。
(6) 轮状病毒活疫苗:轮状病毒是引起6月-3岁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患儿每日可泻10-20次,排泄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的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脓血,常可引起脱水或并发心肌炎,对2个月-2岁的小儿,每年服一次疫苗,保护率在80%左右 。
(7) 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是人畜共患性疾病,是被携带该病毒的动物(如猫、狗、狼或马、牛、羊咬伤所致,其潜伏期一般为30-90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高达100%,因此对被咬伤的患者,应及时清洗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还要加用抗狂犬病血清,以策安全 。
3、许多人都听说过新生儿生后几天皮肤会发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家里的老人也许会说,这是胎黄,没关系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
新生儿皮肤发黄真的没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 。新生儿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原因,使大约50%的足月儿 、80%的早产儿在生后2-3天出现皮肤发黄,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足月儿总胆红素应〈12mg/dl,早产儿总胆红素〈15 mg/dl,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 。黄疸期间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染外一切正常,符合以上条件者诊断生理性黄疸 。
还有一些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以内出现,如果伴有贫血和网织红血球增多,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如果新生儿出生有窒息、肺炎、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等,黄疸常常程度较重,超过上述生理范围,而且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还有的新生儿出生时黄疸不重,2-3周黄疸加重,如果伴肝大和转氨酶增高,要考虑患有肝炎 。还有的新生儿黄疸因母乳中含有一些抑制胆红素代谢的酶类所致,称之为母乳性黄疸;以上这些黄疸由于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的条件,常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均属于病理性黄疸 。
但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很难判断孩子的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后,最好抱孩子到医院,让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 。
4、新生儿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 。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 。若在喂奶后将孩子轻轻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
孩子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 。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 。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较多 。对此就注意纠正喂养方法 。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扭转、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
5、有的新生儿当妈妈或别人用手指碰一下他的嘴,他的嘴马上就会动起来,并把头朝向手指的方向转动 。有的大人认为,这就是孩子饿了的表示,于是就赶忙给孩子喂奶、喂食 。新生儿的嘴一碰就动是饿了吗?
其实新生儿的嘴一碰就动是饿了这种认为是错的,这并不是饿的表示,而是一种反射动作 。这种动作不用学,不用教,是先天遗传下来的,也是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能够生存下来的一项基本反射,在医学上叫作寻觅反射,用此来试探新生儿是不是饿了,并不正确 。
小孩出现这种反射动作不是因为饿,但饥饿时更容易引起这种反射 。新生儿是不是饿,还是要靠母亲掌握喂奶的时间,按时喂奶才行,利用反射的方法是不可靠的 。
6、新生儿除了吃奶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有很好的睡眠质量 。我们知道,人的睡眠姿势有3种,仰卧、侧卧和俯卧,那么婴儿究竟采用哪种睡眠姿态最好呢?
婴儿的3种睡姿各有长短,年轻的爸爸妈妈该做何选择,实在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根据专家的建议,对婴儿的睡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要仰卧、俯卧、侧卧3种姿势交替睡,每天不能总固定一个姿势 。如果不能随时有人在旁照料,以仰卧为主,有人照料时以俯卧为主,当宝宝生病(如感冒、发烧)时,体力肌肉会变弱,最好还是采用仰睡姿势 。
【新生儿护理常见疑问详细解答】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交替选择适合宝宝的睡眠姿势,同时还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注意从小就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这样在抚育宝宝的过程中,您会觉得很轻松,宝宝也会很健康地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