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
【胡荽】胡荽介绍
- 【别名】
- 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
- 【汉语拼音】
- husui
- 【成份】
- 含维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
- 【加工采集】
- 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
- 【药材鉴别】
- 干燥的全草,叶多卷缩脱落,呈草黄色;茎亦枯萎,粗约1毫米;根须卷曲,具浓烈的特殊香味 。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
- 【功能主治】
-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 。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
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
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
③《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
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 。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
⑥陈念祖:"化痰 。"
- 【性味】
- 辛,温 。
①《食疗本草》:"平 。"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
③《嘉祐本草》:"辛,温,微毒 。一云微寒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
- 【宜忌】
-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 。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 。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 。""根发痼疾 。"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 。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
- 【归经】
- 归肺;脾;肝经
- 【植物形态】
- 芫荽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主根细,通常纺锤形,具多数支根 。茎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细条棱 。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茎生叶互生,叶柄较短,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梗3~6,长约2~6厘米,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通常3枚,线状锥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 。具大形的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卵形,背着,花丝先端略弯;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顶端二歧,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直径3~5毫米,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 。花期4~7月 。果期7~9月 。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
本植物的果实(胡荽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 【药用部位】
- 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 。
- 【来自何书】
- 《食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