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泥鳅介绍

【别名】
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 。
【汉语拼音】
niqiu
【成份】
可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9.6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2.5克,灰分1.2克;又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 。
肉的脂肪中,含脂肪酸1.3~2.5% 。
全体100克中含维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A原9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B2-440微克,尼克酸4.0毫克 。
【加工采集】
为鳅科动物泥鳅、花鳅、大鳞泥鳅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Gantor)2.Cobitis taenis Linnaeus3.Misgurnus miolepis (Gunther)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
【功能主治】
补中气,祛湿邪 。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 。
①《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
②《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
③《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
④《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
⑤《四川中药志》:"利小便 。治皮肤瘙庠,疥疮发痒 。"
【性味】
甘,平 。
①《滇南本草》:"味酸甘 。"
②《医学入门》:"甘,温,无毒 。"
③《纲目》:"甘,平,无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
【归经】
脾;肝;肾经
【植物形态】
1.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 。口小、下位,马蹄形 。眼小,无眼下刺 。须5对 。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侧线鳞116-170,背鳍2,7,臀鳍2,5-6 。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他各鳍灰白色 。2.花鳅,体长4-12cm,为体高的6-7倍,为头长的4-6倍,头很侧扁 。眼间隔狭窄 。吻颇长,眼小,侧位而高,有小而直立两叉须 。鼻孔近于眼,背鳍无硬棘,始点为腹鳍前上方,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 。尾鳍圆形 。侧线完全 。鳞很小 。背部及体侧各有较大黑斑点一行,另有三行小点于体侧上部,尾鳍上方有一明显黑点,背、尾鳍有几条黑斑,头上有许多小黑点,有条黑纹由吻达眼 。3.大鳞泥鳅,体长而侧扁 。体长为体高的5-6.2倍,为头长的4.7-6.2倍 。头长为吻长的2.1-2.8倍,为眼径的4.1-8.1倍,口亚下位 。须5对,最长1对口须末端达鳃盖骨后缘 。鳞埋于皮下,侧线鳞102-107 。背鳍2,6,不具硬刺 。臀鳍2,5 。尾柄较高,具明显的皮褶棱 。胸鳍距腹鳍很远 。尾鳍圆 。肛门位臀鳍起点前 。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侧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 。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 。其他各鳍灰白色 。
生境分布:1.喜栖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层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天气闷热时浮出水面呼吸,水干涸则钻入泥土中一般2冬雌性成熟 。6-7月产卵 。杂食性 。2.喜居于泥底水质较肥的浅静水中,以高等植物叶片为食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资源分布:1.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2.舂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江苏、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属湖泊、水体之中 。
栽培:生活习性,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 。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 。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 。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 。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 。成鳅则以摄食植物食物为主 。一般多为夜间摄食 。水温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摄食 。养殖技术,泥鳅生长发育到2龄后性腺成熟,雌醺身长度与怀卵量有关,体长20cm的雌鳅怀卵24000粒以上 。卵径1.2-1.5mm,黄色半透明,粘性卵 。每年5-7月,水温在18-20℃时为产卵盛期.多产在水草丛生的流水处 。鳅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有关,当水温为15℃时,孵出时间需要4天,当水温25℃时,仅2天即可 。初生鱼苗,全长约3.7mm,吻端有粘着器官,可使鱼体悬挂在鱼巢上,依靠卵黄供自身营养 。3天后,鱼苗全长5.3mm,腰点出现,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这时可钭鱼巢移出孵化池 。泥鳅苗种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鱼苗培育,将全长5.3mm的鱼苗部育到10mm左右 。第2阶段是从1cm培育到3cm或更大 。饲养管理,泥鳅饲养管理大致分为孵化管理、鱼苗管理、鱼种管理、成鱼管理等几个时期 。饲养3-4个月的鱼种,何等长达100mm,体重可达11g;饲养1年后,体重可达15g 。另外,泥鳅也可稻田养殖 。也可与其他鱼种混养 。在养殖过程中可投喂含有鱼粉、蚕蛹粉、米糠、麸皮等成分的混合饲料,以作补充 。每日投喂1-2次 。
【临床应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活泥鳅放清水中养1天,使其肠内容物排净,然后用干燥箱烘干(温度100℃为宜)研粉,每次10克,日服3次 。治疗40例,24例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0.5~1厘米以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麝浊1单位以下、麝絮"+"、脑絮"++");3例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缘在肋下1~2厘米以内,肝功能改善;5例无效 。曾将20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分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泥鳅粉治疗组7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25.8天;保肝疗法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8天 。泥鳅粉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比较明显,尤以急性肝炎更为显著;对肝功能其他项目的恢复,也较一般保肝药物治疗为快;对迁延型和慢性肝炎的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
【药用部位】
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 。
【来自何书】
【泥鳅】《滇南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