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有什么症状 秋天必知的预防小妙招

一、怎样预防秋季腹泻1、讲究个人卫生 , 防治细菌进肠胃
要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 , 吃熟食 , 喝开水 。要勤洗手 , 尤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 。另外 , 外出旅游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 。这样才能防止细菌进入肠胃 , 损害到肠胃 , 从而导致腹泻 。
2、讲究食物卫生 , 有效阻隔病毒
食物卫生人人皆知 , 但是也水最容易被忽视的 , 很多人都以为“差不多”就是“足够”——比如 , 差不多熟了就是足够卫生了 。在饮用水方面 , 一定要煮沸后才喝 , 煮沸了水才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 预防腹泻的发生 。
另外 , 食物要生熟分开 , 避免交叉污染 。并且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 , 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 , 食用时要煮透蒸熟 。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 , 直接食用的方法都是不可取 , 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来灭菌 。
二、秋季腹泻怎么饮食治疗一、慢性秋季腹泻饮食疗法
1.低脂少渣饮食
每天脂肪40g左右 , 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 , 刺激胃肠蠕动加重秋季腹泻 。故植物油也应限制 , 并注意烹调方法 , 以蒸、煮、氽、烩、烧等为主 , 禁用油煎炸、爆炒、滑溜等 。
可用食物有瘦肉、鸡、虾、鱼、豆制品等 。注意少渣 , 粗纤维多的食物能刺激肠蠕动 , 使秋季腹泻加重 , 当秋季腹泻次数多时最好暂时不吃或尽量少吃蔬菜和水果 。可给予鲜果汁、番茄汁以补充维生素;少渣饮食可减少肠蠕动、减轻秋季腹泻 , 故宜进食细挂面、粥、烂饭等 。
2.高蛋白高热能
慢性秋季腹泻病程长 , 常反复发作 , 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 并造成体内贮存的热能消耗 。为改善营养状况 ,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能饮食 , 并用逐渐加量的方法 , 如增加过快 , 营养素不能完全吸收 , 反而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 。可供给蛋白质lOOg/d左右 , 热能10.46~12 , 55MJ2500~3000kcal 。
3.禁忌食物
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 , 含粗纤维多的韭菜、芹菜、榨菜等;坚硬不易消化的肉类如火腿、香肠、腌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酒、芥末、辣椒粉 , 以及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食物 。
二、急性秋季腹泻饮食疗法
1.急性期禁食
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 , 使肠道完全休息 。必要时由静脉输液 , 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 。
2.清淡流质饮食
不需禁食者 , 发病初宜给清淡流质饮食 。如蛋白水、果汁、米汤、薄面汤等 , 以咸为主 。早期禁牛奶、蔗糖等易产气的流质饮食 。有些患者对牛奶不适应 , 服牛奶后常加重秋季腹泻 。
3.根据病情调整饮食
排便次数减少 , 症状缓解后改为低脂流质饮食 , 或低脂少渣、细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 如大米粥、藕粉、烂面条、面片等 。
4.饮食选择
秋季腹泻基本停止后 , 可供给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少量多餐 , 以利于消化;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 。仍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 , 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食 。
禁酒 , 忌肥肉 , 坚硬及含粗纤维多的蔬菜、生冷瓜果 , 油脂多的点心及冷饮等 。首先要注意食物要容易消化 , 质软少渣 , 无刺激性 , 不要吃过酸、过辣、调味品过重的食品 。要尽量限制食物维素 , 如韭菜、芹菜、萝卜等食品应尽量少吃 。有些病人病程较长 , 可根据病情 , 注意增加适当营养 。应供给高热量、高蛋白质膳食 , 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食品 。
三、秋季腹泻的原因和症状秋季腹泻的原因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酶的活性较差 , 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 , 肠道负担重 。如果喂养不当 , 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 , 导致成分改变 , 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 , 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 , 导致腹泻 。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 , 调节机能较差 , 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 , 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 , 易造成腹泻 。
3、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 ,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 , 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 , 即有感染的可能 。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 ,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 , 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
4、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 , 忽冷忽热 。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
秋季腹泻的症状
(1)起病急 , 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 , 如咳嗽、鼻塞、流涕 , 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 , 一般为低热 , 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 , 每日10次左右 , 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 , 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 , 带少许粘液或脓血 , 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 。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 , 一般不超过3天 。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 如口渴明显 , 尿量减少 , 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 , 病程一般5-7天 , 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 , 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
四、秋季腹泻中医怎么治疗湿热痢型
腹痛阵阵 , 痛而拒按 , 便后腹痛暂缓 , 痢下赤白脓血 , 黏稠如胶冻 , 腥臭 , 肛门灼热 , 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
清热化湿 , 调气行血 。
芍药汤加减 。
白芍15g , 黄连9g , 黄芩12g , 大黄6g , 当归12g , 木香9g , 槟榔10g , 金银花 , 川芎9g , 麦芽12g , 山楂15g , 甘草6g 。
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 , 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 , 缓急止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 , 具有清热化湿解毒 , 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 。
疫毒痢型
起病急骤 , 高热 , 呕吐 , 继而大便频频 , 以致失禁 , 痢下鲜紫脓血 , 腹痛剧烈 , 里急后重感显著 , 更甚者津液耗伤 , 四肢厥冷 , 神志昏蒙 , 呕吐频繁 , 惊厥频频 , 舌质红绛 , 舌苔黄燥 , 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
清热解毒 , 凉血止痢 。
白头翁汤加味 。
白头翁20g , 黄连10g , 黄柏10g , 黄芩12g , 当归12g , 地榆12g , 木香6g , 大黄9g , 秦皮10g , 金银花30g , 茯苓15g , 赤芍10g , 牡丹皮10g , 山楂15g , 甘草 。
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 , 凉血止痢;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秦皮清热解毒化湿;牡丹皮、地榆、赤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当归补血活血:木香理气导滞;茯苓健脾化湿;山楂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配合 , 具有清热解毒 , 调气行血 , 凉血止痢之功效 。
寒湿痢型
腹痛拘急 , 痢下赤白黏冻 , 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 , 里急后重 , 脘腹胀满 , 头身困重 。舌苔白腻 , 脉濡缓 。
温化寒湿 , 行气和血 。
胃苓汤加减 。
白术12g , 苍术12g , 桂枝9g , 厚朴10g , 炮姜6g , 茯苓15g , 陈皮12g , 白芍 , 当归10g , 木香9g , 槟榔10g , 麦芽12g , 甘草6g 。
方中苍术、白术、厚朴燥湿运脾;桂枝、茯苓、炮姜温化寒湿;陈皮、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当归、白芍活血养血 , 缓急止痛 。麦芽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 , 温化寒湿 , 调气行血 , 健脾和中 , 切中寒湿痢之发病机制 。
虚寒痢型
腹部隐痛 , 缠绵不已 , 喜按喜温 , 痢下赤白清稀 , 无腥臭 , 或为白冻 , 甚则滑脱不禁 , 肛门坠胀 , 便后更甚 , 形寒畏冷 , 四肢不温 , 食少神疲 , 腰膝酸软 。舌淡苔薄白 , 脉沉细而弱 。
温补脾胃 , 收涩固脱 。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
人参10g , 白术12g , 诃子6g , *6g , 肉豆蔻9g , 赤石脂15g , 肉桂6g , 炮姜6g , 当归12g , 补骨脂10g , 白芍10g , 木香6g , 建曲12g , 甘草6g 。
方中赤石脂、诃子、*、肉豆蔻收涩固脱;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活血养血 , 缓急止痛;炮姜、肉桂、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 , 暖中散寒 。木香行气导滞;建曲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 , 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之意 , 温补、收涩、固脱之力较强 , 颇合虚寒痢之病情 。
休息痢型
初痢、暴痢之后 , 长期迁延不愈 , 时发时止 , 腹胀食少 , 倦怠怯冷 , 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 , 发时大便次数增多 , 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黏冻 。舌质淡 , 苔腻 , 脉濡软或虚数 。
温中清肠 , 调气化滞 。
连理汤加味 。
人参10g , 白术10g , 干姜9g , 黄连9g , 木香9g , 槟榔10g , 当归12g , 山楂炭 , 甘草6g 。
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 , 共成温中清肠 , 调气化滞之剂 , 用于久痢不愈、寒热夹杂、时发时止的休息痢 , 可谓药证相符 。
阴虚痢型
痢下日久不愈 , 下痢赤白脓血黏稠 , 或下鲜血 , 腹脐灼痛 , 虚坐努责 , 食少口干 。舌质红绛少苔 , 或舌光红泛津 , 脉细数 。
养阴清肠 。
驻车丸加减 。
黄199g , 阿胶10g烊化 , 当归12g , 炮姜Sg , 白芍12g , 黄芩12g , 瓜蒌 , 陈皮10g , 沙参15g , 石斛12g , 山楂炭12g , 甘草6g 。
【秋季腹泻有什么症状 秋天必知的预防小妙招】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清肠止痢;阿胶、当归养血活血;炮姜温中健脾 , 制黄连、黄芩苦寒之太过;沙参、石斛养血生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