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 。早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 。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饱受雾露的滋润,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
唐代陆羽所着《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 。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 。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 。《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 。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 。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着《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 。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
【婺源茗眉历史】 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 。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 。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 。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 。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
推荐阅读
- 祁门红茶有几种香型
- 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
- 婺源在江西哪个市
- 麦姓起源和来历
- 武夷岩茶是不是不经泡
- 蔡伦造纸历史故事 绘本在线阅读和蔡伦简介
- 普陀佛茶历史渊源
- 婺源茗眉茶叶功效
- 婺源茗眉茶叶历史
- 浙江很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