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生怎么教育 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


班级学生怎么教育 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

文章插图
1、多与学生接触教师要多与他们接触 。当他在陈述某种事情或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教师要认真专注地听,并尊重他的观点,以便获得他的信任 。时常找机会与他谈论他的兴趣和爱好 。当他走进教室时,教师投以友善的目光,对他的言行举止做一些正面的评论,比如“你今天走路很有精神”、“你的衣着得体大方”,等等,使他的一天有一个好的开端 。这样,学生在教室里心情舒畅,觉得教师接受并支持他,他便会表现好 。
2、抓住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教师要尽可能地去赞扬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表现良好、行为得当或学习进步时,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表扬 。由于在学校生活中有过频繁的挫折和失败经历,“问题学生”特别需要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哪怕是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在他肩头上轻轻一拍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在班级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教师更要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一旦他们有好的表现,就要抓住契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真诚的赞赏与表扬 。
【班级学生怎么教育 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3、简洁明了地提出任务要求在给他们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 。如果教师面面俱到,把每一个细节都一一交代的话,他们往往会忽略关键地方 。教师可以让他们复述对其所提出的要求,以便确认他们是否真正明白 。教师在解释、布置比较复杂、大项任务的时候,可以一次给他们提出一、二条要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示范,让他们模仿 。
4、指派一个学生做他的伙伴当忙不过来或不在教室时,教师指派同桌或邻桌的同学在学习等方面帮助他,和他结成伙伴关系 。这个伙伴应该是班级里比较成熟、责任心强的学生 。应用这一策略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当学习遇到困难、行为出现问题时,教师把相关的学生召集起来,也可以让优秀学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检讨不当行为,以达到互相帮助的目的 。
5、因人而异布置作业如果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显得负担过重,可以考虑减轻一些,比如,允许他只做奇数序号的题目等 。当他的信心和能力增强的时候,适当增加作业量;如果他的能力远远低于同班同学的水平,就专门给他布置难度比较小的作业 。如果他的学习动机不足,那就要给他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的作业 。
6、把大任务分解成小问题面对量大、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些学生往往有一种畏难情绪 。他们觉得这对于自己来说根本不可能完成,因此,不去尝试就轻易放弃 。教师要对任务进行分解,把它变成容易做的小问题,这样,学生则觉得有信心,并成功地完成 。比如,不应该要他们一次完成一整页的数学题目,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布置2-3道题,检查完成的情况,并视情况再增加任务 。这样,学生确实掌握了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自信心也进一步树立起来 。
7、时时提醒、暗示学生专心听课“问题学生”中不少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一节课中很难自始至终地按教师要求完成各个环节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设法提醒或暗示他集中精力,把他的思维唤回到学习上来 。其实,这并不难做到,教师或可以走到他的课桌边、或用眼睛盯着他、或在讲话时略作停顿,意在提醒他要认真听讲 。另外,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确立一种暗示的信号,比如,教师可以挠挠头、拉拉耳朵、睁大眼睛或眨眨眼 。当他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做这些动作,及时予以暗示 。
8、寻求家长帮助邀请家长到学校来,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告诉他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找到比较成功的教育策略,或者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应对有没有好的建议 。与家长建立固定的沟通反馈渠道和时间,这样,教师可以每天或每周及时把学生的表现情况反映给家长,家长也因此可以及时给教师提供有关孩子表现的信息 。
9、仔细观察,找出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如上课顶嘴、打瞌睡、大声叫嚷、随意走动等,教师就要细心观察,找出导致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 。教师要留意问题行为的情形,包括在这种行为出现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这种行为通常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学生是在什么场合出现这种行为,他的不良行为是否指向某个特定的学生,等等 。利用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引发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 。原因可能是他想引起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注意,报复一个对他不友好的同学或去捉弄另一个同学,试图转移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学习问题的注意,等等 。如果教师能够鉴别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就能很好把握时机,适时地遏制并消除它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