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珠

【滴水珠】滴水珠介绍

【别名】
石半夏、石里开、一滴珠、水滴珠(《江西草药》),水半夏、独叶一支花、岩芋、天灵芋、一粒珠、岩珠、蛇珠、独龙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汉语拼音】
dishuizhu
【加工采集】
春、夏季采收 。
【药材鉴别】
理化鉴别(1)取粉末2g,加温水20ml浸泡4h后,滤过,浓缩后点于圆形层析滤纸上,以甲醇展开,喷以0.7%茚三酮醇溶液 。在80℃烘干10min,显蓝紫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2)薄层角谱,取粉末1g,加石油醚(60-90℃ )10ml,冷浸1昼夜,吸取上清液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β-谷甾醇制成对照品溶液 。分别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 。分别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展距20cm 。以10%磷钼酸乙醇深液作显色剂,供试品和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均为蓝色斑点 。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
【功能主治】
止痛,行瘀,消肿,解毒 。治头痛,胃痛,腹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 。
①《江西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结 。"
【性味】
《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有小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装胶囊,1~2分 。外用:捣敷 。
【宜忌】
孕妇及阴虚、热证禁服 。内服切忌过量,否则可引起喉舌麻痹 。《湖南药物志》:“孕妇及阴虚、热症忌服 。”
【归经】
肝经
【植物形态】
心叶半夏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 。块茎球形 。叶片1,戟形或心形,长5~8厘米,绿色或淡紫色;叶片与叶柄的连接处和叶柄下部各生1珠芽 。肉穗花序自基部生出,外有佛焰苞,花序轴附属物细长,外露 。花期夏季 。
生于阴湿的草丛中、岩石边和陡峭的石壁上 。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
【药用部位】
为天南星科植物心叶半夏的块茎 。
【来自何书】
《江西草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