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皂
【猪牙皂】猪牙皂介绍
- 【别名】
- 皂荚(《本经》),鸡栖子(《广志》),皂角(《肘后方》),猪牙皂角(《海上集验方》),牙皂(《本事方》),乌犀(《纲目》),小皂(《本经逢原》),眉皂、小皂荚(《中药志》) 。
- 【汉语拼音】
- zhuyazao
- 【名称英】
- Gleditsiae Fructus Abnormalis 。
- 【成份】
- 猪牙皂果实含皂甙 。
- 【加工采集】
- 秋末,将成熟的果实采下,晒干 。
- 【药材鉴别】
- 干燥荚果呈圆柱形,略扁,弯曲作镰形,长5~10厘米,宽5~12毫米 。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裂纹,腹缝线突起呈棱脊状,背缝线突起不显著而有棕黄色纵纹 。先端有喙状的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残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外层棕黄色,中间黄白色,中心较软,有淡绿或淡棕黄色的丝状物与斜向网纹,纵向剖开可见排列整齐的凹窝,很少见种子 。臭微,有刺激性,嗅其粉末则作喷嚏,味先甜后辣 。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无果柄、质坚硬、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 。
主产四川、贵州、云南、山东 。此外,陕西、湖北、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等地亦产 。
- 【炮制】
- 拣净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皂荚,须要赤腻肥并不蛀者,用新汲水浸一宿,铜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复炙,酥尽为度,捶去子,捣筛,(每)皂荚一两,(用)酥二分 。"
②王好古:"凡用皂荚有蜜嵌、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
- 【性味】
- 辛咸,温,有毒 。
①《本经》:"味辛咸,温 。"
②《别录》:"有小毒 。"
③《药品化义》:"味大辛,性热 。"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涩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冼,研末掺或调敷,吹鼻,熬膏涂,烧烟熏 。
- 【宜忌】
-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 。
①《本草经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实)为之使 。恶麦门冬 。畏空青、人参、苦参 。"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
③《本草备要》:"年老气虚人忌用 。"
④《得配本草》:"阴虚痰盛,热极生风者禁用 。"
- 【贮藏】
- 置干燥处,防蛀 。
- 【归经】
- 归肺、大肠经 。
- 【备注】
- (1)此药性极锐利,非痰结实症,虚弱者、孕妇以及有咯血倾向者均忌用 。(2)有文献认为猪牙皂与皂荚的原植物是两个不同的种,经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在猪牙皂主产区四川省青川县实地调查,发现牙皂与皂荚同长在一株树上,当地根本没有所谓的“牙皂树”,而是皂荚树受外伤等影响就结牙皂 。一般采用冬季或春初砍伤或钉子钉入树干的方法,使皂荚树结牙皂,并把这种方法称为“放浆” 。因此,过去将猪牙皂原植物订名为“牙皂树”是错误的 。
- 【植物形态】
- 落叶乔木,高达30米 。树干棘刺劲直,常分枝 。羽状复叶,小叶3~9对,小叶柄短,被短柔毛,小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4厘米,先端有短尖,基部圆楔形,稍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稍被毛 。网脉两面凸起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杂性,雄花花萼4,三角状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花瓣4,黄的色,长圆形,被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短,两性花花梗长2.5毫米,萼片、花瓣均长于雄花的萼片及花瓣,雄蕊8,子房 缝线上及基部被毛,柱头2浅裂 。荚果带状,红棕色或暗棕色,劲直或稍弯曲 。种子长圆形或椭圆形 。花期3~5月 。果期5~10月 。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
取牙皂、五倍子,磨细后分别装入胶囊(牙皂0.45克,五倍子0.5克) 。第1天每次各服4粒,第2天起每次各服2粒 。均每日3次,2周左右为一疗程 。据观察,对中度或轻度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有一定的退热作用,对重度(高烧)患者的效果不明显 。治疗9例 。除1例用药四天未退热改用激素外,其余均获退热效果 。退热时间一般在4~7天 。退烧后改用锑剂或口服血防片根治 。
②治疗急性肠梗阻
取猪牙皂2两捣开,放文火上烧烟,熏肛门约10~15分钟,即有肠鸣声;如未见效,再熏1~2次,治疗10例,9例见效 。此药气味有窜透作用,刺激肠道后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而有通便排气效果 。
- 【药用部位】
- 为豆科植物皂荚已衰老或受伤害后所结之果实 。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
- 【来自何书】
- 《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