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戏台楹联

【纪晓岚戏台楹联】纪晓岚曾经拟写过一副戏台长联 , 脍炙人口 , 传诵甚广 。其联曰:

二帝生 , 三王净 , 五伯七雄丑末耳 。汉祖唐宗 , 也算一时名角 。其余拜将封侯 , 不过掮旗打鼓跑龙套;

四书白 , 六经引 , 诸子百家杂曲也 。李白杜甫 , 能唱几句乱弹 , 此外咬文嚼字 , 总是沿街乞讨耍猴儿 。

可以说 , 在中国汗牛充栋的楹联宝库中 , 此联上下千古 , 声大而宏 , 目光如炬 , 异趣天成 。非纪晓岚者 , 断乎创作不出这样精彩的作品来 。

试读上联 , 作者将“二帝”——伏羲和神农(一说为尧帝和舜帝) , 比作旧戏中的行当“生”;将夏禹、商汤、周武等“三王” , 比作“净”(花脸);而春秋时五个强大的国君(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 战国时的七个强大的国家(秦、楚、齐、燕、赵、韩、魏)——这“五伯七雄” , 只是传统戏剧中的“丑”(三花脸)和“末”(胡子生) 。史上赫赫有名的“汉祖唐宗” , 在作者的眼里 , 仅为“一时名角” 。既然如此 , 其余“拜将封侯”者 , 充其量也“不过掮旗打鼓跑龙套”了 。

下联 , 继续发扬蹈厉 , 议论风生 。封建时代的经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只是“白”(戏剧中的念词) , “六经”:《春秋》《诗经》《书经》《易经》《礼记》《乐经》 , 仅是“引”(传统戏剧时 , 角色出场的念词);而从先秦到汉初各派学者及其作品——“诸子百家” , 无非是“杂曲”(乐府歌曲 , 后也泛指戏剧的唱曲) , 李杜诗作 , 不外是“乱弹”(戏曲腔调名) 。这么一连串地类比下来 , 其他“咬文嚼字”者 , 当然只能比作“沿街乞讨耍猴儿”的流浪艺人了 。

舞台与生活的距离 , 历史与当世的空间 , 是异质的 , 纪氏将之杂糅于一体 , 处理得了然无痕 , 隐喻、象征、反语、逆说 , 多种修辞方法并用 , 妙语如珠 , 寓庄于谐 , 遂使此联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中国古代文论中 , 常常可以见到涉及对句的言论 。《文心雕龙》把对句的形式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 后代文士则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二十九种对” , 林林总总 , 不一而足 。

这一副联语 , 运用了“紧句直对”、“出句直对”、“壮句直对”的多种形式 。紧句直对 , 如——“二帝生 , 三王净”对“四书白 , 六经引”;壮句直对 , 如“五伯七雄丑末耳” , 对“诸子百家杂曲也”;出句直对 , 如“其余拜将封侯 , 不过掮旗打鼓跑龙套” , 对“此外咬文嚼字 , 总是沿街乞讨耍猴儿” 。另外 , 从修辞的角度上说 , 它运用了“数目对”、“叠韵对”等技巧 , 摆脱了长联对句平面、罗列的局限 , 使人觉得耳目一新 , 天高地阔 。

学富五车、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宏大文化工程的纪晓岚 , 在这副联语中 , 可谓小试牛刀 , 将中国旧文人吟诗作对的才华显露得淋漓尽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