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礼议之争”是明朝最具象征意义的一次权力的游戏大礼议 , 表面上是在争一口气 , 争一个名分 , 争一场胜利 。实际上 , 这是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时一次标志性的事件 , 文官集团挑战皇权的努力彻底失败 , 只能眼睁睁看着皇权继续壮大 , 直到满清时期军机处的设立 , 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了最鼎盛 。
文章插图
今天 , 我们就一同回顾那段历史 , 竭力还原“大礼议之争”的前因后果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521年 , 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 , 这位朱皇帝霍霍了一辈子 , 竟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继承大统 。经过多次廷议 , 内阁首辅杨廷和主张由大行皇帝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帝位 , 并且得到了太后的同意 。
文章插图
随后 , 首辅杨廷和以明武宗的口吻颁布一道遗诏:
皇考孝康敬皇帝亲弟兴献王次子 , 聪明仁孝 , 德器夙成 , 伦序当立 , 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 , 告于宗庙 , 请于慈寿皇太后 , 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 , 即日遣官迎取来京 , 嗣皇帝位 。
朱厚熜刚刚继承了先父朱祐杬的兴献王之爵位不久 , 如今又要继承大明帝国的皇位 , 简直是好运连连 。接到圣旨后 , 十五岁的他赶紧打包行李 , 准备不日就赴京当皇帝 ,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
刚到北京 , 首辅杨廷和便想给这个“京漂”一个下马威 , 要求他从东华门入宫 , 而不是走大明门 。依照大明祖制 , 从东华门进入文安殿 , 是皇太子的路线 , 但武宗皇帝和自己是同辈 , 因此朱厚熜不认为自己是嗣子 , 理应走大明门入宫 。
双方僵持不下 , 十五岁的朱厚熜竟然威胁杨廷和 , 如果不同意我从大明门入宫登基 , 那我还是返回湖北当我的兴献王 。杨廷和无奈 , 只得同意由他从大明门入宫登基称帝 , 史称嘉靖皇帝 。
由于朱厚熜并非嫡系正统 , 只是以小宗继大宗的形式才得以称帝 。因此 , 他在继位之初 , 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管谁叫爹” 。按理说 , 和朱厚照是同辈的朱厚熜应该尊朱厚照的爹 , 也就是自己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为爹 。
但是 , 嘉靖却认为自己不应该抛弃亲生父亲兴献王 , 双方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这一次 , 杨廷和没有妥协退让 , 因为他得到了张太后的明确支持 。试想 , 如果嘉靖不尊明孝宗朱祐樘为父 , 不尊自己为母 , 那太后的位置岂不是非常尴尬 。
于是 , 在首辅杨廷和与太后张氏的暗中支持下 , 礼部尚书毛澄率先打响了大礼议之争的第一枪 。据《明史》记载 , 毛澄在嘉靖登基后率先上疏:
今陛下入承大统 , 宜称孝宗为皇考 , 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 , 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 。
朱厚熜看完奏疏后非常生气 , 心说我叫了十几年的父亲和母亲 , 为何现在就变成叔叔和婶婶了?而且 , 加上不久前的东华门和大明门之争 , 他断定这是首辅杨廷和在幕后操盘 。
于是 , 少年老成的小朱皇帝将这份奏疏搁置了 , 没说行 , 也没说不行 。与此同时 , 他开始向杨廷和抛出了橄榄枝 , 希望他见好就收 , 不要搞得双方下不来台 。
不过 , 这位杨廷和杨首辅实在是太豪横了 , 他不仅历经了宪宗、孝宗和武宗三朝 。而且 , 在整个朝廷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 对于这个刚刚登基的毛头小子丝毫没有放在眼里 。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 , 礼部要求尊孝宗为皇考的奏疏被朱厚熜“留中” , 而朱厚熜要求追兴献王为帝的旨意被杨廷和“封驳” , 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
期间 , 嘉靖的亲生母亲蒋氏从湖北前来北京探望他 , 竟然得知此时的儿子已经归了别人 , 自己已经由母亲变成了婶婶 。蒋婶子当时就哭成了泪人 , 掉头就要回老家 。
嘉靖帝也没有犹豫 , 立即向张太后当面请辞 , 说这皇帝我干不了 , 您让我回家吧 , 重新选一个听话的来干 。这下 , 历来支持杨廷和的张太后慌了 , 毕竟这皇帝不能随便更换 , 逼迫杨廷和进行妥协 , 同意尊兴献王为“兴献帝” 。
至此 , 大礼议之争得到了解决 。但只是表面的风平浪静而已 , 真正的风暴还没有到来 。
期间 , 有一个人登场了 , 他就是张璁 。本来 , 年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的他 , 实在不够资格在人才济济的大明朝廷发声 , 为了实现逆袭 , 这哥们决定铤而走险 。据《明清史料汇编》记载 , 张璁为了引起嘉靖皇帝的重视 , 冒着被所有文官唾骂的危险上疏:
继统不继嗣 。
张璁认为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训》中 , 虽然明确承认了“父死子承” , 但同样承认了“兄终弟及” 。嘉靖皇帝继承大统 , 或许不能认为是继承的伯父孝宗皇帝的皇位 , 而是继承的堂兄武宗皇帝的皇位 。
嘉靖皇帝看到情况有变 , 立即对张璁委以了重任 , 公开鼓励他对抗杨廷和 , 又一次挑起了大礼议之争 。嘉靖三年 , 桂萼、张璁等人再度上疏论战 。据《明史》记载:
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 , 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 , 则陛下非为人后 , 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 。考为兴献帝 , 母为兴国太后 , 又何疑?
长年混迹官场的杨廷和自然是心知肚明 , 于是安排了众多的言官开始弹劾这二人“图谋不轨” , 要求嘉靖皇帝下旨严惩 。此时 , 嘉靖的皇位已经稳固 , 于是再不进行妥协 ,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 开始强势回击 , 直接将首辅杨廷和罢职了 。
赶走了杨廷和 , 内阁首辅轮到了梁储来做 。不过 , 这位梁兄显然只是一个过渡角色 , 因为他不像杨廷和那么有能力 , 有胆气 , 因而对于朝廷的烂摊子处理起来力不从心 , 只能任意毛纪、汪俊等人和桂萼、张璁等人围绕旧有的议题而死斗 。
嘉靖看到新首辅如此好说话 , 决定绕过内阁而强令礼部追尊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 , 并且还要在祭告天地后移入皇庙内供奉 。很显然 , 此举极为不妥 , 无异于公然打脸内阁 。
于是 , 群臣们纷纷上疏抗议 , 甚至决定采取劝谏的古法“伏阕” , 数百名官员呼啦啦跪倒一大片 , 将左顺门堵得水泄不通 。大怒之下 , 嘉靖下旨锦衣卫进行廷杖 , 先将带头的几个打了一顿 , 希望可以杀一儆百 。
不料 , 明朝文臣的气节在那时刚直不阿 , 他们不但没有吓跑 , 反而齐声跪地排队等候廷杖 。骑虎难下的嘉靖 , 索性扩大了廷杖的规模 , 当场就打死了十七个 , 重伤了四十多个 , 余者全部下狱 , 史称为“左顺门事件” 。
事件后 , 嘉靖算是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胜利 , 但也是惨胜而已 。事实上 , 明朝士大夫的脊梁被打折 , 直接引起了阉党势力的崛起 , 算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
【大礼议,明朝“大礼议”之争的结局如何?】从此以后 , 自以为“功过三皇、盖过五帝”的嘉靖皇帝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除了沉溺于求仙问道和炼丹修行以外 , 对于政务全然不顾 , 大幅度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文史不假
推荐阅读
- 反枝苋有哪些营养价值可食性大么
- 蒜蓉蒸娃娃菜的做法大全 蒜蓉蒸娃娃菜的做法
- 王姓宝宝名字大全,姓王的宝贝叫什么名字好?
- 腌糖蒜为什么要放白酒
- 大果卫矛
- 大板山蚤缀
- 大杜鹃
- 鱼怎么蒸家常做法 鱼的做法大全
- 大叶鸡菊花
- 凉菜学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