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泡茶前三泡不说话,这是规矩

? ? ? ?很多人碰到一款茶 , 喜欢入口就发表意见 。而我接触过有阅历的老茶人 , 往往不会仓促评价 , 这不是故意玩深沉 , 而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对普洱茶多次冲泡的方法 , 不同于工业化的茶叶评审 。后者因为长时闷泡 , 失去了变化层次 , 但是大的缺陷还是一目了然 。而对于多次冲泡 , 在前几泡时体现的可能只是某一个层面 , 这个时候下结论 , 未免失之片面 。有的老茶人说 , 记住 , 前三泡不说话 , 这是规矩 。?对于规矩 , 我们应该尊重而不迷信 。如果说这个规矩有一定合理性 , 那前三泡喝的是什么呢??我们讨论的前提是快速出汤法 , 如果长时闷泡就不涉及了 。而且是基本不洗茶 , 或者说不用高温洗茶 , 那个本身已经可以计入泡数了 。?第一泡?也就是第一印象 。这个时候茶还没有打开 , 工艺上大的缺陷会体现 , 但大部分工艺特点还没有完全体现 。我们喝的是水和干茶表面接触 , 初步浸出的茶汤 。这个无论清甜还是寡淡 , 都还不能下结论 。如果是存过一段时间的陈茶 , 那这个往往仓的经历会占到较大比重 , 茶还没有准备好发言 。?第二泡?茶叶初步打开 , 滋味和工艺基本上有所体现了 , 这个时候如果工艺有问题是藏不住了 。茶的香气和滋味的总体的强度也可以感受了 , 但是对香气和滋味仍然不能下结论 , 因为细致一点说 , 香气和滋味有很多层次 , 初步的印象未必准确 , 而且这里面如果工艺有瑕疵 , 会影响比较大 。?第三泡?茶的雏形和脉络出来了 , 一款茶有没有底蕴 , 已经可以感受了 。香气和滋味基本上达到一个平衡 , 这个时候对一款茶大的方向已经可以把握了 。应该说可以初步的去评价一款茶了 。对于很多茶来说 , 三到五泡也是茶表现最充分的时候 , 香气、滋味、各种体感都会逐渐呈现 。?看来 , 三泡不说话这个规矩 , 还是有来源的 。虽然未必奉为圭臬 , 但虚心一点没有坏处 。我怀疑咱们的规矩不是太多了 , 而是太少了 , 规矩太多了 , 人受拘束;规矩太少了 , 没有章法可寻 , 乐趣也少了大半 。?好的普洱茶变化丰富 , 三泡只能知个大概 , 后面的境界仍会层出不穷 , 所以好茶 , 何止三泡不能下结论 , 从始至终 , 乃至结束后 , 都不能马上下结论呢 。?那还让人能不能说话了 。对了 , 我们就都不说话 , 一笑相对 , 你只谓知音难得 , 哪知我叫苦不迭 。不谈茶 , 只谈风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