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生命旅行

 茶——山茶科木本植物的芽叶 。又称苦荼、茗、荼、腊茶、茶芽、芽茶、细茶 。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春、夏和秋季采收初发的嫩叶 。
茶叶除可鲜用外,一般是经过加工精制备用 。制过的茶有许多品种,通常有绿茶(多以清明前后采收者为上品)、花茶(春茶+伏季茉莉花窨制为上品)、红茶(以夏茶视为上品)、青茶(即乌龙类,以秋茶视为上品)等 。结合产地而论,又有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滇红、普洱茶、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名茶,风味、特色各异,品味、乐趣悠然自得 。
我们说茶的一生有三次生命 。
茶叶的第一次生命是它生长在树上的那段日子 。茶树上的茶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当茶树由幼龄进入成龄并正式投产后,为了保持茶树的旺盛生长和高产稳产,要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是剌激茶芽萌发,便于采摘与管理 。深修剪,是除去鸡爪枝,打破结节的阻碍,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提高产量 。
古老的神话说神农氏尝百草用茶叶解毒,说明茶树由来已久 。在云南西南部澜沧县惠民乡境内,有一片郁郁葱葱上万亩的古茶园,种植历史长达800多年,被称为当今茶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犹如一座茶树博物馆 。
茶叶第二次生命是在茶农采摘、翻炒、揉捻继而出落成自己特有的茶形的过程中 。茶叶的生产不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采摘的工人炒制时的不同手法也会影响到茶叶的口感,所以我们常说“靠天吃饭,靠人做茶” 。
炒制茶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的主意 。明朝建国初年,四方供茶,当时最为名贵的贡茶叫“龙团凤饼”,这类茶叶加工要经过蒸碾,用米粉作粘合剂按一定形状压制而成 。饮用时把茶团炒炙之后捣成细末,还要加上姜葱、桔皮、食盐等,煎煮成粥状方可品饮 。朱元璋认为这太费事,也难品茶叶真正的香味,他让茶农用炒制方法生产条形散状茶,类似今天不加佐即可泡饮的绿茶 。这种绿茶主要采用抑扬结合的方法来杀青和炒干 。
有一个外国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从一杯中国绿茶里,我看到了中国的春天 。”如果茶叶离开了炒制,茶叶的生命不会如此鲜活 。
茶叶的第三次生命是品茗人用水滋润它,使它以最后一次舒展身姿,以生命菁华回报懂得欣赏它的人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的这副对联写的是实境,也是实感 。“买尽”二字,化平庸为神奇,情意无限 。茶叶的生命蕴含其中 。正常的碧螺春色泽较为柔和鲜艳,用开水冲泡后看上去柔亮、鲜艳,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 。茶与水相遇,在杯中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 。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的那一根根碧螺缓缓地张伸开她那婀娜的身姿,汤色是清的,叶是嫩绿的,一股果香沁来 。
【茶叶的生命旅行】茶叶的生命就是这样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增添快乐、助兴,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