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易经,群经之首,被称为天人之学周易是谁写的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易经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易经的成书,它是集合了无数古圣先贤的智慧而完成的 。易经是怎样完成的?按照一般的说法,叫做“人更三圣,世立三古” 。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第一位:伏羲,始创八卦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第二位:周文王和周公,父子同称一位 。
我三位:孔子,作文言,十翼 。
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孔子在今古也称下古,易经成书的过程非常之长 。
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出自《吕氏春秋》 。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是由三位圣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推演了六十四卦,这就是易经形成的基本过程 。后来孔子又作了“十翼”,一直流传到今天 。
《易经》全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第一,《易经》又称《周易》,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学者对于《易经》一书的命名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易经》是指《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周礼·春官》曰:“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而《连山易》《归藏易》在汉初已亡佚,今已无据可考,难知其详,因而,《连山》与《归藏》成为古文化中的千古之谜,只剩下了《周易》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另一种说法认为《易经》就是指《周易》,而并非指《三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关于《三易》,历来说法也不一样,比如: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说是指伏羲连山易、神农归藏易、黄帝乾坤易 。这种说法认为伏羲时代的易学就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之意 。主要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皆以大地为根基,万物皆生于大地,最终又归藏于大地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另一说指神农连山易、黄帝归藏易、周代周易 。这种说法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 。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 。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 。《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 。周代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流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互动,以及天人之间的关系 。
还有一说指夏朝连山易、商朝归藏易、周代周易 。东汉的大儒郑玄《易赞》和《易论》皆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 。
其实,最大的可能是:伏羲时代创造了《连山》,神农时代在继承了《连山》的同时,又创造了《归藏》,黄帝时代将之继承之后,有创造了《乾坤》,而后来《周易》便是源于此 。而夏、商、周三代依次对《连山》《归藏》《周易》进行继承和发挥,所以历史上有了各种“三易”之说 。到了周代,“三易”并存,并记载于典籍,于是,有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并且按照“三易”分别设立了负责占卜的官员 。其中《归藏易》又称《坤乾》或《坤乾易》 。
《周易》
第二,《周易》是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它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对其说明的卦辞和爻辞,以作为占卜之用 。
《周易》尚没有表现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直到后来因受阴阳家观念和道家观念的影响,在《易传》中才有关于“阴阳”“太极”等概念 。
《易传》包括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为《十翼》,相传是孔子所编撰的 。
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末期,官学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 。“易学”发生了变化,对“易学”的研究有了各种不同的观点,随后,百家学说兴起,“易学”也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扬和注解《周易》之后,《周易》被儒家学派奉为儒学圣典,位列六经之首 。而除了儒家对“易学”的解释之外,有较大影响的还有两派,一是坚持旧传统解释的“筮术易”;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以道家思想去解释《周易》的“道家易”,“易学”随之分为“儒家易”“筮术易”和“道家易”三个学派 。
那么,《周易》“经”与“传”两大部分的内容和关系是怎样的呢?
“经”的部分,一般称为《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分别包括卦象、卦名,以及解说卦象、爻象的文辞 。“传”的部分一般称为《易传》,乃是以“经”为依据而作出阐述和借题发挥的言论,其理论性、哲理性和系统性皆比较强 。
《传》是为了对《经》进行阐述的,而《经》经过《传》的阐述,其含义得到显示,二者是密不可分,《传》以《经》为依据,而《经》借《传》显示更其意义 。
从《周易》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先有“筮”后有“卦”,没有“筮”也就没有“卦”,换言之,二者有着等同的意义 。“筮”是指古代用蓍草占卜,实际上是以术数方式来作占算;“卦”是占测用的一套预定符号 。
第三,《周易》卦的构成《周易》每一卦有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而这六个符号分成两部分组成,即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而构成 。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
古人编了一个顺口溜能让人很方便的记住这八卦,这顺口溜是:
乾三连,坤六断 。
震仰盂,艮覆碗 。
离中虚,坎中满 。
兑上缺,巽下断 。
八卦符号是两两相叠的,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 。古人对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进行了区分,前者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 。如此一来,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便可以得一别卦 。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叠而成的 。从卦画来看,一个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为“内卦”或“下体”,另一部分称“外卦”或“上体” 。
由于八卦相重叠成为六十四卦,所以,常常用八卦卦象称呼六十四别卦 。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即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
为了让人方便记住六十四卦卦象,以两个经卦卦象称呼一别卦 。比如“天地否”,即由天地组成的卦画称为“否卦”;“天山遁”,即由天山组成的卦画可称为“遁卦” 。
《易经》
第四,《周易》每一卦的组成《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
其一,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符号组成,如坤 。
其二,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名称 。
其三,卦辞,即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而卦辞是对一卦六爻的说明 。
其四,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而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 。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 。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九”“六”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
八卦
第五,卦爻辞的结构《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以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判断吉凶祸福 。
所谓“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并借此来说明一个道理 。而所谓“断语”就是下判断,做结论,一般是用吉、凶、悔、吝等词来描述 。
《周易》卦爻辞之所以要用两部分来构成,其原因是为了占卜问卦 。在占问时,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一般是先看卦爻辞取象部分,表示占问者的处境,然后再看判断结果,以断吉凶祸福 。
卦爻辞两部分被认为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因必有其果,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卦爻辞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并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从科学角度看,其前因并不一定能推出其结果,但是,《周易》作者却认为是有其必然性的,卦爻辞中的隐语能适用于占卜吉凶,预测未来 。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的卦爻辞并非每一条皆是由两部分组成,有的卦并没有取象部分,是直接下断语的,比如,《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二卦《恒》,称九二,“悔亡”,并没有取象部分;而有的卦却没有断语,比如,第二十六卦《大畜》,称九二,“舆说輹”(车子与车轴脱节,指车子坏了),没有断语 。
以「乾」为例,其各项要素为:
乾,符号是≡≡(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上九,亢龙有悔 。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周易》卦爻辞的断语常是短而富有深意的,比如:
吉指善,福祥;利指顺利,适合;吝指很艰难;厉,指危险;悔,指悔恨,穷困;咎,指灾患;凶,指祸殃,大灾难,等等 。
六十四卦
第六,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这很有道理 。
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比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 。
所谓“非覆即变”,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 。“覆”指的是颠倒;“变”指的是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便是覆 。“乾”与“坤”相反,“乾”之六爻全为阳爻,“坤”之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之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之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 。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与坤、颐与大过、坎与离、中孚与小过变卦外,其它与对皆为覆卦 。
【周易是谁写的,易经是谁写的,什么时候?】据传说,《周易》是周文王被困羑里时琢磨出来的成果,他用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的,而《周易》成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各种学说的理论来源;《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源头和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其影响十分深远 。

    推荐阅读